當前,銀行存款利率普遍降至2%以下。記者發現,華瑞銀行、網商銀行等民營銀行仍可提供利率超2%的大額存單。總體來看,此類高息產品不僅額度緊張、銷售迅速,在“二手”市場中也備受青睞。
較為搶手
華瑞銀行微信小程序顯示,有一款24個月期大額存單利率達2.35%,持有滿30天可轉讓,單筆起購金額20萬元,累計購買限額2000萬元,但僅限上海地區客戶購買,且標注為“額度告急”。該行另有一款18個月期大額存單,利率為2.15%。此外,華瑞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同樣為2.35%,起存金額僅為50元。
蘇商銀行微信小程序顯示,2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為2.1%,20萬元起存,買入7日后可發起轉讓,且為限量發行。
記者發現,在利率方面,多家銀行的大額存單產品相較其他存款產品已無明顯優勢。某銀行客戶經理表示,目前大額存單的優勢主要在于可轉讓、期限靈活,高利率大額存單通常較為搶手,流動性較強。例如,蘇商銀行表示,根據歷史數據,其利率為2.1%的大額存單,單筆不超過50萬元的轉讓申請,兩小時內成功率達95%。
此外,記者注意到,網商銀行還推出了預約購買轉讓大額存單服務。具體來說,投資者可設定大額存單折算年利率下限和剩余期限范圍,系統將根據預約購買金額自動買入一筆或多筆符合設置條件的大額存單。
攬儲壓力加大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普遍高于傳統銀行,但近年來受連續降息影響,民營銀行的利率優勢正逐步減弱。
事實上,受限于物理網點少、缺乏品牌影響力等不利因素,多數民營銀行長期面臨較大的獲客與攬儲壓力。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維持相對較高的存款利率成為這類銀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手段,雖然它們也在逐步下調存款利率,但利率水平仍普遍高于其他類型銀行。
某民營銀行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連續降息顯著加大了該行的攬儲壓力。“客戶選擇在我行存款主要看重較高的利率水平,所以我們的客戶普遍對利率高度敏感。隨著存款利率持續下調,我行與傳統銀行的存款利差不斷收窄,原有的利率優勢正在逐漸減弱,客戶也在流失。”該民營銀行人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銀行之間的存款利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分化態勢。以微眾銀行為例,作為頭部民營銀行,其存款利率已處于較低水平,與國有大行基本相當。曾剛認為,這種差異主要源于各家民營銀行不同的經營模式。
作為民營銀行的領軍者,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均憑借各自獨特的生態體系打造出競爭優勢。“微眾銀行依托微信龐大的用戶基礎,不僅積累了可觀的儲戶規模,還形成了較強的用戶黏性。這使得該行在存款定價策略上更具靈活性,即使設定較低的存款利率,仍能通過龐大的理財業務保持較高的資產管理規模(AUM)。也就是說,客戶資金可能從存款轉向理財,從而使得該行在負債端成本控制方面具備優勢。”曾剛說。
存款定價趨于理性
得益于資產端客戶下沉與數字化賦能等因素,盡管民營銀行的負債成本普遍較高,其凈息差水平仍顯著高于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然而,最新數據顯示,民營銀行的凈息差降幅在所有銀行類別中居首位。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2025年二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42%,較一季度下降0.01個百分點。其中,民營銀行的凈息差降幅最大,二季度民營銀行凈息差為3.91%,相較一季度下降0.04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民營銀行難以找到充足的高收益資產來匹配負債,這也在倒逼其存款定價趨向理性化。
針對攬儲壓力加大的問題,曾剛認為,民營銀行可嘗試打造開放銀行生態,與更多第三方平臺合作,拓展獲客渠道;加強個人理財、財富管理的產品創新,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增強客戶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