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三大件”產業加速融合 剪刀差效應有望重現
      來源:證券時報 2025-09-19 A004版作者:劉茜2025-09-19 06:46

      證券時報記者 劉茜

      “如果新能源汽車成本可以控制在10萬元,飛行汽車沒有理由賣到1000萬元。”9月17日,在武漢舉行的首屆聚合智能產業發展大會上,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曲小波指出,通過聚合汽車產業的電機、電池、智能座艙等供應鏈資源,飛行汽車成本有望降至20萬元級,售價可對標地面交通工具。

      當前,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低空飛行器三大產業加速融合。多位業界專家、企業代表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技術、產業鏈以及應用場景上的深度耦合,使得三大智能產業具備聚合發展的基礎,這種跨領域協同將有效降低研發成本,推動技術更快落地。

      三大產業具備深度耦合性

      車百會理事長張永偉在會上發布全球首份聚合智能產業報告,該報告認為,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低空飛行器具備技術同源、要素相通、應用場景關聯等耦合性。

      “三者均以人工智能為底層技術支撐,可被視為AI技術在不同終端產品上的差異化應用。”張永偉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大智能產業在移動控制、人機交互、能源動力、輕質材料等關鍵領域底層技術相通。比如移動控制上,三者均為多模態大模型與具身智能賦能的物理系統,自動駕駛算法與硬件可降維或升維應用于機器人和低空出行;能源動力上,電池、電機、電控為共同底層技術,電動航空與汽車三電相似性可達80%至90%。

      地平線副總裁呂鵬以智能汽車與智能機器人為例,表示兩者的核心技術存在“高度相通性”。“當前智能機器人產業特別像智駕六七年前的狀態,處于百花齊放的早期階段,多數產品仍停留在原型階段,但AI算法、云端基礎設施等核心技術與智能汽車領域高度重合。”呂鵬介紹,地平線自主研發的統一BPU架構,既支撐車載計算(征程系列芯片),也服務機器人計算平臺。

      三大產業聚合的最關鍵支撐是產業鏈的大幅相通。張永偉在調研中發現,智能汽車與智能機器人的供應鏈重合度超過60%,部分企業甚至達70%。低空經濟的產業鏈同樣與前兩者高度重疊,核心部件的共用環節遠多于個性化環節,初步形成“一套共性零部件+多個智能終端”的“一對多”產業生態。

      從企業層面來看,三大產業的相通性,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單一領域實現跨產業技術復用。

      知行科技機器人事業部生態總經理張瀚文向記者介紹,公司將車規級智駕域控技術遷移至機器人,利用其可靠性、實時性與冗余能力契合機器人“大小腦協同”需求,聯合地平線基于“地瓜”平臺打造全球首款國產中高算力機器人控制器,以解決成本高、供應鏈風險等問題。

      剪刀差效應有望重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三大智能產業發展進度不一,其中智能機器人、低空飛行兩大領域仍處于產業早期階段。張永偉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僅用五年就從年銷100萬輛躍升至1000萬輛,核心原因是零部件成本年均下降10%以上。同樣的“成本—銷量”剪刀差效應也有望在機器人和低空領域重現。

      目前,產業鏈條的互通已經帶來了降本增效,最典型的案例是激光雷達。

      2019年,車用激光雷達單價高達10萬元,個別車企甚至采購近50萬元/顆的高價產品。而隨著智能汽車規模化上量,同樣性能的激光雷達價格在5年間驟降至800元,線束計價標準從1萬元/線降至4元/線。張永偉表示,機器人、低空經濟當前面臨的成本高企難題,本質是供應鏈未與成熟產業打通。

      以低空飛行器發展為例,在曲小波看來,“如果我們通過聚合產業、聚合智能,能夠把汽車供應鏈的一部分和飛機供應鏈拉平,那它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目前,曲小波帶領的團隊,正與奇瑞汽車聯合研發復合翼飛行汽車,采用模塊化設計:A+B是eVTOL飛行模塊,B+C是自動駕駛汽車底盤,并于去年完成了不同工況測試,驗證了陸空銜接的可行性。

      針對低空出行的核心痛點,曲小波團隊從智能汽車技術中尋找答案,傳統直升機成本高、安全性不足,而電動化、分布式動力的飛行汽車可解決這些痛點,借助中國成熟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成本有望從千萬元級降至20萬元級。

      而當前機器人產品仍處于百萬級價位,依賴政府補貼。通過智能汽車行業已驗證的量產能力推動,智能機器人的成本在未來或將大幅縮減。

      上海大學教授羅建舉例稱,電機是智能汽車與智能機器人兩大產業的“心臟”,雖然兩者側重點不同,但是共享永磁體、硅鋼片等核心原材料,以及電磁仿真、精密制造等基礎研發平臺。智能汽車電機年出貨千萬套的量產能力,為機器人電機提供了降本模板,通過復用生產線與供應鏈,機器人電機從實驗室樣品到量產的周期可縮短50%以上。

      “交叉合作”實現技術融合

      在三大智能產業加速融合的背景下,針對如何實現協同發展的核心問題,張永偉指出,首先應于制造環節在全球建立聚合優勢,形成技術、成本等競爭力;其次,要大力推動單一部件企業向聚合領域拓展,企業也要交叉合作打通供應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70%來自原有汽車供應鏈,成為整車企業帶動部件商跨界的典型路徑。國內規模企業可通過“交叉合作”實現技術融合、渠道共享,快速進入不同領域。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跨界布局智能機器人領域。9月13日,萬安科技公告稱,擬以增資方式向同川科技投資2000萬元,投資完成后持有同川科技2.72%的股權,同川科技的產品諧波減速器是智能機器人的核心部件。此外,浙江榮泰也通過收購相關公司的股權,推動公司快速進入智能裝備、智能機器人等領域。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關注到三大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9月17日,國內首個聚合智能創新平臺EAI 100光谷聚合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成立。該平臺將圍繞聚合智能產業,開展技術攻關、標準制定、政策研究等工作。

      武漢東湖高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光谷擁有國內唯一的國家存儲器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發生產基地,聚合智能產業鏈企業超300家,初步形成覆蓋核心環節的產業生態。

      張永偉認為,從區域產業發展來看,要協同規劃應用場景、基礎設施、算力體系,并在政策調整、法規突破、行業管理方面先行先試。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午夜福利91久久福利|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91久久九九无码成人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久久变态刺激另类sm孕妇|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91久久九九无码成人网站| 一本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0|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使用方法|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一97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麻豆久久久9性大片|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99久久免费观看|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岛国搬运工|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免费高清久久影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影院|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