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AI應用率出現回落,投行為何仍看好AI變現前景?
      來源:第一財經作者:高雅2025-09-15 16:26

      人工智能(AI)熱潮是否正在降溫?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對數萬家企業進行的雙周商業調查,美國企業對AI的應用似乎出現了階段性回落。在員工規模超過250人的大型企業中,AI在生產與服務中的應用比例在6月曾達到15%的峰值,而到8月底則回落至約11%。中小型企業也呈現出類似的下降趨勢。

      盡管如此,當前AI的實際使用率仍顯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為去年同期的兩倍以上。尤其在金融、科技及法律服務等行業,AI的滲透仍在持續深化。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Denis Depoux)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正常的技術周期通常會經歷一個高速增長階段,隨后市場出現一定收縮,有時甚至顯得較為劇烈,但他認為目前并未看到AI泡沫出現劇烈破裂的跡象。

      他認為:“當前的AI發展軌跡與以往的技術熱潮并無本質不同。AI在服務業中的應用潛力尤為廣闊,預計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更值得注意的是,AI在制造業中也正逐步實現關鍵突破。將AI融入全面數字化與自動化的生產系統,將顯著推動生產力提升。因此,我并不認為AI的熱潮已經結束。”

      部分企業對AI應用失去耐心

      然而,市場上亦不乏對企業AI應用可持續性的質疑。投資公司Apollo首席經濟學家斯洛克(Torsten Sl?k)近日撰文表示,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可能預示著,那些依賴AI廣泛落地以支撐高估值的公司或將面臨壓力。

      普瑞托利安資本(Praetorian Capital)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卡珀曼(Harrison Kupperman)則從投資回報角度提出了擔憂。他認為,超大規模科技公司及AI領軍企業如OpenAI計劃在一年內投入巨額資金建設AI數據中心,以致未來十年中每年需額外產生400億美元收入才能覆蓋其折舊成本。

      另一方面,企業在實際推進AI落地時仍面臨顯著挑戰。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研究顯示,盡管許多公司對OpenAI和微軟等推出的現成生成式AI工具感到滿意,但在嘗試開發定制化AI系統時試點失敗率卻高達95%,而這類往往能帶來實質性回報的項目。該研究稱,企業用戶“普遍對定制或供應商推薦的AI工具持懷疑態度,認為它們脆弱、過度設計,或者與實際工作流程不匹配”。

      IT咨詢公司SHI的副總裁謝爾頓(Lane Shelton)對此補充道,企業從采用AI到獲得回報通常需經歷數月甚至數年。該公司協助客戶與微軟和Salesforce等軟件供應商進行合同談判,但其觀察到,部分企業在未能看到可衡量的收益后,正逐漸失去耐心并選擇中止投資?!叭绻阏谕七M一項AI概念驗證,可能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初見成效。這不僅成本高昂,還需要信念上的跨越,”謝爾頓表示,“堅持愈久,才愈有可能看到出乎意料的回報,但并非每家企業都具備這樣的耐心?!?/p>

      據報道,一些公司已取消了對ChatGPT等AI工具的訂閱服務。而OpenAI自身也在調整其部分產品的收入預期,該公司近期更新了對投資者的財務預測,調高了來自ChatGPT的收入預期,但降低了針對企業客戶的AI代理及應用程序接口業務的收入展望。需注意的是,ChatGPT的收入主要依賴個人消費者。

      高盛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同樣指出了潛在風險,如亞馬遜、字母表、Meta、微軟和甲骨文等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可能將不可避免地放緩。報告進一步提出一種極端情境:若這些企業將資本支出削減至2022年水平,AI相關收入的損失將相當于標普500公司明年預計總銷售增長的30%。相應地,“若長期增長預期回落至2023年初的水平,可能導致標普500估值倍數下降15%至20%。”

      所謂“AI泡沫”真的會破裂嗎?

      盡管市場上存在對AI過度投資的擔憂,但也有不少行業領軍者指出,AI正在逐步實現其商業價值。

      企業軟件公司Databricks首席執行官古茲(Ali Ghodsi)本月初表示,雖然AI一度被過度炒作,但越來越多的客戶正從AI代理和其他AI驅動的服務中獲得實際收益。他稱,Databricks為OpenAI等AI開發者以及涵蓋汽車制造與石油勘探等多行業企業提供數據庫與工具,其年收入已實現50%的增長,達到40億美元規模。

      瑞銀(UBS)在上月底發布的一份投資展望中也提出,盡管投資者需警惕科技巨頭在連續數年高強度資本投入后可能面臨的“資本支出消化不良”風險,但仍堅信AI投資將在中長期內成為投資組合增長的關鍵動力。UBS強調,AI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將技術使用轉化為實際收入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并認為變現潛力仍在持續擴大。例如,科技企業已開始向零售商收取用于增強客戶體驗的AI個性化工具費用,并對使用AI增強功能的工具推行訂閱制收費。這類商業化嘗試已推動云服務提供商實現強勁的收入增長,亞馬遜、微軟和谷歌三大平臺年同比增長均超過25%。隨著AI應用場景不斷拓寬并更深融入商業流程,其變現空間有望進一步拓展。

      UBS進一步分析稱,對科技公司最終從其AI投資中獲得可觀回報持樂觀態度。該機構稱,AI所帶來的經濟機會可被理解為三個變量的函數:可自動化任務在經濟中的比例、這些任務所占勞動份額,以及AI供應商能夠捕獲的價值比例。以全球約100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估算,若假設約三分之一的任務可實現自動化,這些任務的勞動成本占比約一半,且AI供應商能獲取其中10%的價值,則每年潛在的AI收入機會將高達約1.5萬億美元。在這一背景下,UBS認為2022至2025年間全球AI資本支出預計達7800億美元,2026年資本支出或升至5000億美元的預測,并不顯得過于夸張。

      對于股市而言,UBS認為,當前的牛市態勢仍將延續。AI驅動的上漲引發了一些市場是否處于泡沫中的疑慮。盡管估值高于長期歷史平均水平,但目前科技巨頭的市盈率仍遠低于互聯網泡沫頂峰時期的水平。UBS強調,當前估值受到強勁盈利增長的支持,企業持續超出市場預期。此外,歷史上引發泡沫破裂的關鍵因素(比如利率大幅上升)在短期至中期內出現的可能性較低,投資者情緒也并未顯示出過度樂觀的跡象。

      高盛在近期的報告中也呼應了這一觀點。該報告稱,AI概念股票在2024年上漲32%,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17%,促使越來越多投資者詢問“當前美股是否已反映過度樂觀的預期”。但高盛團隊指出,科技股目前的估值仍低于歷史泡沫水平:“五大科技股(英偉達、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的市盈率為28倍,相比之下,2021年峰值時為40倍,而2000年科技泡沫時期則高達50倍?!?/p>

      高盛認為,維持估值處于合理區間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服務于超大規模公司的企業所獲得的巨額收入。高盛估計,這類企業今年的資本支出已達到3680億美元。至于AI支出放緩將于何時出現,高盛表示,“分析師普遍預期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將出現顯著放緩”,但隨著超大規模公司不斷上調資本支出預算,這一放緩時間點可能會向后推遲。

      責任編輯: 李志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2021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嫩草影院久久国产精品|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97色|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久久国产免费直播|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9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看|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99| 久久九九青青国产精品|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久久亚洲熟女cc98cm| 91秦先生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