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公募基金行業2026屆秋季校園招聘正式拉開帷幕。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博時基金、鵬華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等公募機構紛紛啟動校招計劃,面向2025年9月份至2026年8月份畢業的應屆生廣納賢才。
從招聘規模、崗位設置到能力要求,本屆秋招呈現出擴招擴容趨勢,AI、量化等領域人才備受青睞,折射出公募行業投研能力評估標準正從“規模驅動”轉向“能力驅動”,也預示著未來行業競爭將圍繞人才質量展開激烈博弈。
擴招擴容覆蓋業務鏈
與往年相比,2026屆公募秋招的“擴招”趨勢尤為明顯。多家公募機構不僅擴大了招聘總人數,還拓寬了崗位覆蓋范圍,從投研核心部門延伸至市場、運營、科技等全業務鏈條。
鵬華基金在此次校招中明確提出“擴招計劃”,崗位分為研究類、運營類、營銷類三大類,研究類方向涵蓋助理量化研究員、助理債券研究員(信用/宏觀/轉債)、助理研究員(醫藥/化工/新能源/計算機/制造/海外權益方向)等細分方向,覆蓋權益、固收、海外投資、指數與量化等領域。
前海開源基金則從去年僅招聘“行業研究員”單一崗位,擴展至今年的投資研究和市場營銷兩類方向,新增機構客戶經理、電商運營、營銷支持等崗位,行業研究包括高端裝備、醫藥、消費、軍工等方向,崗位覆蓋度顯著提升。
博道基金的招聘規模也明顯擴容,去年僅招聘2名權益研究員和1名渠道銷售經理,今年則計劃招聘3名權益研究員、4名渠道銷售經理,同時新增銷售支持、電商運營、金融業務系統開發工程師崗位,形成“投研+市場+后端支撐”的全方位招聘矩陣。
在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看來,無論是頭部機構為鞏固市場地位儲備人才,還是中小機構為突破發展瓶頸補充力量,“擴招”都是應對行業競爭、支撐業務增長的必然選擇,也反映出行業對長期發展的堅定信心。
專注AI開設人才專場
“AI”成為本屆公募秋招的“高頻關鍵詞”。不僅多家機構在崗位設置中重點布局AI相關職位,部分頭部公募還專門開設“AI人才專場”,凸顯對金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
今年上半年,易方達基金率先面向應屆生舉辦AI人才專場招聘會,招聘深度學習研究員、算法開發工程師、AI應用工程師(業務方向)等崗位。
南方基金在此次秋招中同步啟動“金融科技專場”,其中科技研發類崗位明確包含AI算法工程師、系統研發工程師、AI應用開發工程師等崗位,要求應聘者具備計算機、人工智能、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背景,且掌握數據分析和建模等專業開發能力。
廣發基金的校招崗位中,金融科技方向涵蓋金融工程(AI方向)、AI平臺架構、AI應用研發等職位,直接指向AI在投研、風控、運營中的實際應用。此外,嘉實基金招聘算法工程師、開發工程師、科技產品經理等職位;工銀瑞信基金招聘AI算法工程師……AI人才需求已從頭部機構向全行業滲透。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適應未來市場競爭,當前基金公司普遍關注四類核心人才:一是復合型投研人才,需具備多因子建模和跨市場認知能力;二是AI應用專家,需融合金融知識、算法工程與業務場景理解;三是場景化產品設計師,需掌握客戶需求洞察與金融工程交叉知識;四是生態化運營專家,需具備數據分析與內容創作能力。
加碼量化聚焦投研能力
此外,在權益基金“工具化”“賽道化”趨勢深化的背景下,“指數與量化”成為本屆公募秋招投研崗位的重要布局方向。多家機構重點擴充相關團隊,對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也更趨精細化。
博時基金此次秋招僅開放兩類研究崗位,其中之一便是“指數與量化研究員”,直接體現對該領域的重視;永贏基金投研類校招崗位主要招聘“指數研究員”“量化研究員”,聚焦指數產品運作與量化策略研發。
“此輪基金公司秋招的變化,反映公募基金行業對市場與技術變革的積極適應。”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也認為,“擴招體現行業擴張期的人才儲備需求,AI崗位激增順應科技化轉型趨勢,指數量化崗位加碼則呼應產品工具化浪潮,這些變化共同指向‘以能力驅動增長’的行業新邏輯。”
公募秋招的新變化,本質上是行業轉型的縮影。多位受訪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競爭已從“產品規模戰”升級為“人才質量戰”,未來的競爭勝負將取決于人才密度與技術轉化效率,面向未來的基金公司需要建設兼具專業深度與跨界能力的團隊,進而在市場波動中構建護城河。
從秋招窗口觀察,公募行業正通過人才戰略重構競爭格局。未來,隨著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具備“專業深度+跨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將成為行業“香餑餑”,而基金公司能否構建柔性組織架構、將人才優勢轉化為業務優勢,將決定其在行業轉型中的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