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核電、海洋能、新型儲能等領域,又迎來政策支持!
9月14日消息,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加快近海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穩妥推進閩南海上風電基地開發。穩妥推進漳州核電、寧德核電項目建設。探索海洋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
行動方案還提出,圍繞光電信息、集成電路、新能源等優勢領域,培育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好廈門生物醫藥港等專業化園區。
來看詳細報道!
福建重磅發布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行動方案》。目標到2030年,重點領域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普遍推行,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更加成熟,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社會自覺,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入綠色低碳軌道,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美麗福建全面建成。
重點任務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壯大。圍繞光電信息、集成電路、新能源等優勢領域,培育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好廈門生物醫藥港等專業化園區。創新發展未來產業,力爭在數據智能、氫能、前沿新材料、健康與新醫藥等領域率先突破,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強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武夷山、鼓浪嶼建設世界級旅游景區。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左右。
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豐富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應用場景。到2026年,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占比超71%。實施數據中心整合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及改擴建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降至1.25以內,探索綠電直供、數電聯營等新模式。
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十四五”時期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煤炭消費比重逐步降低。加快現役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持續淘汰落后煤電機組。合理規劃新建保障電力系統安全所必需的調節性、支撐性煤電。
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陸上風電升級改造,加快近海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穩妥推進閩南海上風電基地開發。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穩妥推進漳州核電、寧德核電項目建設,探索利用核能供汽供熱。探索海洋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以上。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完善省內“四縱三橫、沿海雙廊”主干電網,推進閩贛聯網工程建設,強化跨省跨區電網互聯。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推進云霄、仙游木蘭等抽水蓄能電站布局建設,有序建設新型儲能設施,提升電力系統安全運行和綜合調節能力。推進微電網、虛擬電廠、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探索開展綠電進園區試點。
深化“電動福建”建設,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電動化替代。鞏固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等全產業鏈優勢,加強船用混合動力、液化天然氣(LNG)動力等低碳清潔能源裝備研發,發展電動飛機等新能源航空器。支持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發展零排放貨運。到2030年,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
推進建筑用能低碳轉型,試點推動工業廠房、公共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探索應用“光儲直柔”技術。
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深化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城市建設。到2030年,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積比例達到40%。
推進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深化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支持福州加快海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海洋資源交易平臺。探索推進用水權交易,支持龍巖推進水票改革。深化林業碳匯交易試點,創新海洋碳匯發展機制。
利好政策不斷
近期,儲能、光伏、核電、風電等領域迎來密集的政策支持。
9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目標到2027年,新型儲能基本實現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技術創新水平和裝備制造能力穩居全球前列,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標準體系基本成熟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多元儲能體系初步建成,形成統籌全局、多元互補、高效運營的整體格局,為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1.8億千瓦,帶動項目直接投資約2500億元,新型儲能技術路線仍以鋰離子電池儲能為主,各類技術路線及應用場景進一步豐富,培育一批試點應用項目,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
上述行動方案提出,推動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合理規劃建設新型儲能。建設一批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促進新能源電站與配建新型儲能聯合運行,平滑新能源出力曲線,提高可靠出力水平,提供電網穩定支撐能力。研究煤電機組與電化學儲能、飛輪儲能、熱儲能等新型儲能項目聯合運行,優化運行方式,提升調節能力。鼓勵利用退役火電廠場地和送出線路,科學規劃建設新型儲能。
同樣是在9月12日,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到,加快推進陸上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推動海上風電規范有序建設,積極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分布式開發、水風光一體化開發。積極穩妥推動重大水電建設,積極有序開發建設抽水蓄能。穩步推進核電開發,積極安全有序推動一批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推進智能微電網建設和電源電網側儲能應用,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
上述工作方案還提到,強化電力裝備行業自律,營造良性競爭環境。研究制定風電裝備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和管理辦法,推動風電裝備研發迭代保持合理節奏。深入實施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政策,引導產業優化布局和轉型升級。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目標到202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基本覆蓋工業領域主要排放行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實現重點領域全覆蓋。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額總量控制為基礎、免費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成誠信透明、方法統一、參與廣泛、與國際接軌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形成減排效果明顯、規則體系健全、價格水平合理的碳定價機制。
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文件充分彰顯了我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堅定決心和有力行動。要準確把握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加快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楊喻程
上版:劉珺宇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