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
王小偉
2025-09-12 23:09
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近日,國務院批復在10個地區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涵蓋北京城市副中心、蘇南重點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活力區域。這些試點地區經濟總量合計超全國1/4,其改革探索不僅針對當前經濟轉型痛點,更將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路先行。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換擋與結構升級的關鍵期,要素配置效率不足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瓶頸。區域發展不均衡、傳統產業轉型緩慢、新質生產力培育滯后等問題,本質上都與土地、勞動力、數據等要素流動不暢密切相關。
此次改革精準施策,直擊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10個試點地區并非執行同一套方案,而是根據試點地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給出10套方案。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蘇南重點城市等地區都部署了養老領域要素供給有關工作,打破要素供給堵點和卡點。
改革的突破性在于構建了“傳統要素升級+新型要素破冰”的雙輪驅動格局。特別是將數據、算力等新型要素納入市場化配置框架,實施“數據要素×”行動,標志著數字經濟時代的要素配置邏輯正在形成,這將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產業提供核心支撐。
試點改革將重塑中國經濟的底層運行邏輯。短期看,要素自由流動將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預計試點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年均提升幅度有望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中期而言,土地集約利用、技術市場一體化等探索,將推動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長期來看,則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積累經驗,通過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增強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隨著試點地區在數據產權界定、跨區域要素流動等領域的制度創新,中國經濟將逐步構建起更具彈性和效率的要素配置體系。這場改革不僅關乎10個地區的發展質量,更將為中國經濟打造制度型開放新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