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秦燕玲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額達到10253.3億元,占同期全部服務出口額的比重達51.31%。伴隨可數字化交易服務貿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如何避免技術鴻溝造成貿易不平衡性加劇成為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的一大討論焦點。
“近年來全球服務需求不斷增加,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和廣泛運用,拓展了貿易邊界,催生了大量的新業態、新模式?!鄙虅詹扛辈块L盛秋平9月11日在2025全球服務貿易企業家峰會上指出,2012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以6.7%的年均增長保持快速發展,2024年服務貿易總額突破萬億美元大關,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其中,可數字化交易服務,即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達到2327.1億美元,占比超過50%。
盛秋平認為,AI加速演進,推動服務貿易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場景創新,為服務貿易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事實上,走進今年服貿會展館,更多企業開始談論AI技術在本行業的具體應用,AI+體育、AI+教育、AI+醫療……無形服務依托快速發展迭代的AI技術,從而實現可貿易范圍的極大提升。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去年底發布的首個與AI主題相關專題報告《智能貿易——人工智能和貿易活動如何雙向塑造》估算,在2040年前普遍采用AI并伴隨生產率高速增長的樂觀情景下,全球實際貿易增長可能會增加近14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增長率將接近18個百分點。
“當前這一輪技術變革和以往都不同,在深度和廣度上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演進,我們所做的決策將對今后數代人產生深遠影響。”國際貿易中心(ITC)副執行主任多蘿西·騰博強調,ITC今年7月發布的中小企業競爭力展望報告顯示,在覆蓋近80個國家的約7400家受訪企業中,大約有80%的企業表示在采用了最新數字技術后,銷售實現了增長、成本也進一步下降。
無獨有偶,中國智庫和研究機構同樣關注到了貿易領域的這一重要發展趨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9月11日聯合發布的《數字貿易發展與合作報告2025》認為,中小企業借助AI工具,擁有了更便捷參與出口業務的機會,原本局限于本地的小廠商,可通過數字平臺將產品銷往全球。
技術變革加速演進,對企業而言不止于銷售增長與成本縮減,更重要的還在于借助AI技術進行發展規劃、提升創新能力等。不過,多蘿西·騰博提醒,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夠在技術變革中平等地獲益,如果數字智能技術要真正成為推動服貿增長或者包容發展的引擎,就必須確保所有企業都能實現數字化轉型,這就意味著必須保障企業能夠獲得可負擔的、穩定的數字基礎設施,具備數字技能的人才,以及支持創新的監管環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為,AI技術的快速進步和應用將為未來服務貿易發展開啟新藍海。從數字化到智能化是不斷推進的過程,目前AI技術應用仍處于初期階段,經營主體還會繼續探索更多應用場景,這也意味著未來AI技術會從供給側、需求側、各種中間環節推動服務貿易發展。隆國強指出,服務貿易的新趨勢彰顯了服務貿易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要順勢而為,把握好新趨勢,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