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工作組召開第二次組長會議,就金融市場運行、政府債券發行管理、央行國債買賣操作和完善離岸人民幣國債發行機制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市場認為,此舉釋放了央行或在近期重啟國債買賣的信號。
分析人士表示,結合當前股債情緒波動加劇、市場需求趨于審慎的現實,以及未來一段時間財政、貨幣政策將同向發力穩增長,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的“窗口”正在到來。
“考慮到近期10年國債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闊,再加上后期財政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我們判斷四季度央行有可能恢復國債買賣,結合降準向銀行體系注入長期流動性。”東方金融研究發展部分析師王青對界面新聞說。
他指出,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既有助于推動債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政府債券發行,也能引導金融機構在年底前加大信貸投放,強化逆周期調節,順利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2024年8月,人民銀行正式推出二級市場國債交易,將其定位于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與其他工具綜合搭配,提升短中長期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國債買賣和以美聯儲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貨幣當局實施的量化寬松(QE)有本質區別。量化寬松通常發生在常規貨幣政策工具用盡的情況下,比如政策利率接近0時,貨幣當局被迫大規模單向買入國債來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人民銀行國債買賣主要是作為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的一個補充,公開市場操作本身是數量型工具,定位于調節基礎貨幣總量,并不代表貨幣政策松緊方向。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8月至12月,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開展的國債買賣操作累計實現凈買入1萬億元,為債券市場流動性調節和穩定運行提供重要支撐。2025年1月,央行發布公告決定階段性暫停在公開市場買入國債,后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
國債買賣從推出到暫停的時間線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央行、天風證券研究所 制圖:界面新聞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重啟國債買賣的目的有三個:影響利率水平,調節市場流動性以及支持政府財政。
他們指出,年初廣譜利率加速下行或是央行暫停國債買賣的直接原因,但現在情況有所改變。受資金棄債投股影響,上周(9月1日-7日),10年期國債活躍券(250011.IB)收益率觸及1.79%高位。更重要的是,由于債券投資收益率偏低,越來越多資金紛紛流向股市博取更高回報,導致理財子公司、債券基金面臨更大資金贖回壓力而減持債券籌資,令債市下跌壓力加大。
長城證券分析師李相龍表示,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操作的市場需求或許正在加強,此舉將推動長期債券利率下行,有助于穩定債券價格,調節利率曲線,防范理財資金大規模贖回引發的負反饋循環,在當前股強債弱的格局中提供一定緩沖。
受股市回調、以及財政部與央行聯合工作組二次會議重提國債買賣的催化,上周三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一度回落至1.75%,這是8月中旬以來的相對低點。債券收益率和債券價格成反比,債券收益率跌,債券價格漲。
此外,近期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若美聯儲在9月如期降息25個基點,或許也可為國內總量貨幣政策打開空間。
上周五,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報告稱,8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2.2萬人,遠遜市場預期的8萬人,失業率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至4.3%,創2021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該報告進一步加深了市場對美聯儲9月降息的預期。數據發布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數據顯示,9月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89%,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11%。
從流動性角度看,國債買賣和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買斷式逆回購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等都是央行用于調節流動性的政策工具。
當央行在二級市場購入國債時,相當于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資金同步流入金融機構,將增強其信貸投放與資產配置能力,進而推動信貸規模擴張,有效增加穩定的長期資金供給,為實體經濟注入增長動能。
民生證券分析師徐亮表示,1月份央行暫停國債買賣后,其資產負債表中“對中央政府債權”科目規模從最高的2.88 萬億元下降至2.29萬億元,被動回籠長期流動性接近6000億元,略高于降準25個基點釋放的長期流動性。
MLF和買斷式逆回購與國債買賣有一定的替代效應,這會降低央行通過國債投放流動性的必要性。今年1月,央行階段性暫停國債買賣操作后,通過加量開展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補充中長期資金缺口,在很多月份甚至破萬億。
不過,李相龍等分析師指出,相對于每月一次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國債賣買操作更加靈活。
另外,分析師指出,近期國債利率經歷了一輪調整,10年期國債利率已經從低位上行近20個基點,導致政府債發行成本有所上升,也為央行重啟國債買賣創造了時機。
綜合來看,央行重啟國債買賣的時間點或許就在四季度。
分析人士對界面新聞指出,相比去年10月財政部與央行聯合工作組的首次會議,本次會議把財政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且更為強調財政與央行的協同配合,包括在“金融市場運行、政府債券發行管理、央行國債買賣操作和完善離岸人民幣國債發行機制等”方面的協同。
兩次財政部與央行聯合工作組組長會議內容對比
資料來源:財政部、民生證券研究院 制圖:界面新聞
王青表示,鑒于外部經貿環境對出口的影響有可能進一步顯現,接下來宏觀政策將在穩增長方向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四季度財政部有可能適度上調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增加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支持資金規模,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也有上調空間。
“可以看到,今年前8個月新增政府債券發行規模達到10.4萬億,比去年同期增加4.5萬億,發行進度達到74.7%,比去年同期加快22.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已為四季度政府債券加發騰出空間。”王青說,未來一段時間財政、貨幣政策將同向發力,充分釋放協同效應,這是現階段穩定宏觀經濟運行、持續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一個重要發力點。
李相龍也表示,展望后市,四季度或迎來重啟國債買賣、全面降息等總量寬松政策舉措,只是力度相較于去年可能有所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