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9月7日,奇瑞汽車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這家長期位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第二的企業,距離登陸港股更近一步。數周前,嵐圖汽車也明確將以介紹方式赴港上市。再加上積極推進港股IPO的賽力斯等第一梯隊車企,自主品牌車企正掀起新一波赴港上市熱潮。
此前,吉利、長城、比亞迪等傳統自主品牌,“蔚小理零”等造車新勢力,以及寧德時代、三花智控等新能源科技創新公司已紛紛在港股市場扎下根基。產業鏈其他龍頭企業如億緯鋰能等也加速推進赴港上市進程。這意味著,不僅整車企業在積極“趕潮”,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也在借助國際資本市場,與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崛起共振、共進。
這一輪赴港上市浪潮呈現出多元路徑。比如,奇瑞選擇了傳統IPO模式,有望成為今年港股最大規模的車企IPO;嵐圖則采用介紹上市,不發行新股、不融資,既規避了估值低谷期低價發行的風險,也更凸顯東風集團戰略轉型的意圖。
自主車企競相赴港上市,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動。融資需求尤為關鍵,全球化戰略則是另一核心考量,海外市場正日益成為車企增長的重要來源。此外,港股市場再融資工具豐富,也為企業提供了頗具吸引力的資本平臺。
赴港上市不僅是融資手段,更是自主品牌實現“融資與出海”雙輪驅動的重要跳板。通過對接國際資本,車企得以加速全球布局,從“本土巨頭”蛻變為“全球玩家”;借助更寬廣的平臺和更充沛的資金,它們可進一步推進技術迭代、品牌升級與海外拓展,持續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向世界展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硬核實力與創新潛能。
這一進程還將推動產業整合與良性發展。上市平臺的加持,有望激活并購重組市場,促進行業從當前“百家爭鳴”的階段,向更高集中度的成熟階段進化。這不僅有助于緩解行業“內卷”、構建健康競爭生態,更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自主品牌與國際巨頭在全球市場全面競合的關鍵一步。
當然,赴港上市也伴隨著諸多挑戰。車企不僅需應對資本市場估值波動與更嚴格的監管披露要求,也面臨著全球化運營的風險與技術迭代的壓力。因此,赴港上市只是長征第一步。歸根結底,技術實力與可持續盈利模式,才是車企在全球賽道上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