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企業正在加速搶占全球市場。
隨著國內快遞行業競爭加劇,全球市場能帶來新的增量和更高利潤已是快遞行業的共識。近日,菜鳥集團高級副總裁、跨境物流總經理熊偉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從資本開支的角度看,今天在中國建立一張快遞網絡的難度是大于在海外建立一張快遞網絡的,換句話說,國內市場已進入“高手互搏”階段,海外市場同樣艱難,但看得到更多機會。
這是一個近20萬億規模的市場。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2020至2024年期間,全球跨境物流市場規模從13.3萬億元增至18.6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75%。預計2025年全球跨境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近20萬億元。
但掘金海外市場仍不是一門輕松的生意。海外市場的時效與價格競爭不斷升級,核心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關稅等不確定風險激增,中國物流企業的全球化征途正在駛入深水區。
時效競爭加速
熊偉透露,今年菜鳥全球化業務整體占比已超 50%,外部業務超過來自阿里的業務,他形容如今的菜鳥進入“3.0時代”,聚焦于全球化和科技。
過去一年,伴隨著阿里集團整體“服務電商”戰略重要性的提升,菜鳥部分相關業務劃向阿里電商事業群,戰略重心進一步轉向高利潤的全球化物流,開拓外部客戶。
物流網絡的全球化具有重資產、長周期、需要長期布局和大量投入的特點,但值得關注的是,比起開拓新市場,如何把網鑄得更密正在成為物流企業的一項挑戰。
背后是海外市場的時效競爭和價格比拼加速。熊偉介紹,從跨境物流的時效競爭來看,最早跨境物流的挑戰是必須做到20天以內,做不到的企業會被淘汰掉。兩周以內的時效是讓消費者比較有信心使用的階段,有使用的確定性。而時效到了一周以內,則是消費者比較開心的狀態。
目前,頭部快遞企業在逐步推進一周內乃至五個自然日送達的產品,這事實上也成為快遞行業“軍備競賽”的關鍵。
一個趨勢是,海外用戶為快遞時效付費的意愿正在不斷提升。五年前,菜鳥推出分檔產品時,2美元20日達的訂單比例占到30%-40%,后來5美元10日達逐漸擴大市場規模。熊偉透露,目前、菜鳥主力產品中,5美元10日達的產品已占70%左右的份額。而10美元5日達的產品占到了20%-30%的份額,2美元20日達僅少部分市場在使用。
電商業務仍是快遞企業全球化的關鍵,目前,菜鳥全球化業務中電商相關占比達70%。電商市場及快遞企業自身的規模增長成為物流企業推進全球業務網絡化和規模化的關鍵,伴隨著跨境電商的趨勢變化,物流企業也在走向不同的方向。
“從中國賣家視角看,他們的業務全球化還需要經歷一段過程。”熊偉表示,很多公司近期在美國碰到挑戰后開始思考怎么去挑戰墨西哥、加拿大、巴西等市場,但一些海外平臺在當地已經算深耕。而一些領先的中國電商或海外電商,在秘魯、智利、哥倫比亞、阿根廷、阿爾及利亞、土耳其等,都有和物流企業的合作需求。
目前,菜鳥整體覆蓋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深度運營(指產品和服務在當地有明顯優勢)的國家有50個左右。伴隨著跨境電商的不確定性和全球化擴大,物流企業如何建立一張更廣、更全的網絡也變得更為迫切。
不確定下的確定性
伴隨著關稅和貿易戰,加大投入海外市場的物流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也在加強,如何應對變化是一項挑戰。
今年以來,美國取消800美元“小額豁免”關稅政策等造成跨境電商的合規風險及成本激增,也在密切影響全球物流的未來走向。
中信建投在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關稅政策變動預計將影響跨境物流清關時效、增加成本,帶來海外倉配送業務發展,倉配價格上漲。報告預計,2025年中美跨境電商空運需求將下降超20%,海外倉訂單需求提升8%。
熊偉同樣認為,這樣的政策變動肯定會有利于海外倉和海外本地的發展,但海外倉和海外本地快遞實際提高了跨境商家的門檻,菜鳥正在通過整個網絡的效率提升來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希望提供更多選項。
“我們的觀察是跨境直發的模式其實不會變少,只是會更加差異化。可能以前一個商家只做美國就能完成他的增長目標,未來要做更多的國家。”熊偉表示,海外倉和海外本地業務如果能滿足相關的需要,增長當然會更快,跨境直發模式在一些國家會面臨政策挑戰,但并不讓人特別擔心,長期來看,行業會在多種物流模式間取得一個理性的平衡。
海外電商仍然廣闊的增長空間是物流企業的信心來源。熊偉表示,中國電商滲透率占整個零售行業接近40%。是全世界最高的,體量也是最大的。但今天除了中國之外的大部分國家,電商滲透率大概在10%-20%,海外電商提升到20%-30%,甚至30%、40%的滲透率,是一個非常確定性的趨勢。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快遞企業的全球化業務仍將處于投入期。“今天我們布局一個節點,可能需要花兩年、三年甚至五年的時間才能到一個理想狀態,這個事可能在中國只要一年就能完成,但我們也必須要在五年前布局下去。”熊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