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盤,A股沖高回落,上證指數在創出年內新高后逐級調整一度翻綠,上證50指數2800點得而復失,滬深300盤中也一度跌破4100點。下跌個股多于上漲個股,成交呈放大趨勢。
盤面上,休閑食品、醫療器械、消費電子、日用化工等板塊漲幅居前,通信設備、鋼鐵、稀有金屬、光伏設備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費電子進入旺季
消費電子概念盤初大幅高開,板塊指數一度漲逾4%,創歷史新高,周K線上罕見的連續10周上漲。福日電子高開后秒速漲停,連續第4日封板,朝陽科技亦高開后秒速漲停,東芯股份、華映科技等逾10股也強勢漲停或漲超10%。
三季度是消費電子的傳統旺季,隨著高校錄取通知書陸續送達,“準大一”學生的電子產品采購季悄然開啟,手機、平板、電腦、耳機、電子手表組成的“電子五件套”成為消費熱點。
唯品會數據顯示,7月以來,多類數碼電子產品銷量增長顯著。其中筆記本電腦銷量同比激增80%以上,智能手環銷量同比增長36%,學習機、數碼相機銷量同比增長均超20%。
此外,下半年將有多款重磅電子產品發布。蘋果iPhone 17系列確定于9月第二周發布。華為Mate 80系列則選擇錯峰競爭,將發布時間調整至10月。
在消費電子進入旺季后,上游相關元器件悄然漲價。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領域,TrendForce 預測,2025年第三季度DDR5/LPDDR5X合約價格漲幅有望達到3%—10%,而DDR4/LPDDR4X合約價格漲幅將擴大至23%—45%。
NAND Flash市場同樣呈現積極變化,根據TrendForce預測,2025年第三季度NAND Flash平均合約價格漲幅可達5%—10%。
美光科技、三星電子(存儲業務)、SK 海力士二季度營收環比均實現增長。美光科技進一步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將達104億美元—110 億美元(中值環比增長15%),毛利率有望提升至 41%—43% 區間(中值環比提升4個百分點)。
財信證券表示,受益于AI智能眼鏡市場熱度的持續提升以及銷量強勁增長,疊加今年下半年阿里、谷歌、Meta等科技巨頭新款AI+AR眼鏡產品的發布與上市,將為全年AI智能眼鏡銷量超預期增長提供核心增量驅動。集成顯示功能與深度融合生態將是未來AI智能眼鏡的核心發展方向。
醫療器械行業政策利好不斷
醫療器械概念盤初一度快速拉升,板塊指數最高漲逾3%,創年內新高,半日成交接近昨日全天成交。賽諾醫療開盤20%一字漲停,創近5年新高,中紅醫療亦直線20cm封板,陽普醫療、大博醫療等漲停或漲超10%。
近期,美國強制降藥價的消息引起了創新藥板塊的波動。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向全球17家最大的制藥公司發送了信函,要求全球主要制藥公司在未來60天內設法降低美國藥品價格。
但部分基金人士認為,今年的行情或呈“先藥后醫”的趨勢,此前漲幅較小的醫療器械板塊或有望發力補漲。
富國基金稱,國內創新醫療器械有望憑借性能和性價比優勢進一步突破海外市場,打開成長空間。相較于創新藥,醫療器械目前的投資機會或表現為“勝率低、賠率高”,可適當關注左側布局機會。
此外,近期醫療器械行業政策利好不斷。7月,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優化全生命周期監管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有關舉措的公告》,明確將醫用機器人、高端醫學影像設備、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醫療器械列為重點發展領域,提出十大支持舉措。
國家醫療保障局也連續多日召開醫保支持藥械創新系列發布會,除了一貫以來對于創新型藥品與醫療器械的支持以外,另一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于醫保局對醫藥“反內卷”的表述。
地方政策亦同步發力,深圳出臺《全鏈條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發展若干措施》,聚焦醫用機器人和AI輔助診斷系統開發。
中信建投認為,隨著政策緩和、集采出清、企業戰略轉型和國際業務拓展,多家公司業績和估值將迎來修復,預計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多家公司迎來高增長,部分低估值個股迎來長線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