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舉辦的第十三屆互聯網安全大會(ISC.AI2025)上,全國工商聯人工智能委員會常務秘書長范叢明接受了包括證券時報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他表示,智能體等相關工種有望明年誕生。對于數據資產入表話題,其認為,應該區別對待,數據屬性是可復制性,最終還是要發揮數據價值。
范叢明介紹,全國工商聯人工智能委員會從去年12月底開展走訪代表城市重點企業調研,了解各企業關于“產業+AI”的布局,目前圍繞AI領域已經形成了多個提案和建議。委員會將立足地方產業優勢,借助AI技術的新質生產力實現降本增效,并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
“今年2月,我們專程走訪了杭州DeepSeek等企業,觀察到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的趨勢,也見證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產業的興起,今年,人社部也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等相關工種,在人社部的統一部署下,明年有望迎來相關新工種的誕生,繼而逐步建立標準,開展職業鑒定、考試及認定工作?!?/p>
人工智能的發展要素之一是數據。但現階段好多企業數據比較分裂,而且涉及不同企業之間的數據流通比較困難,范叢明進一步指出,為解決數據要素流通難題、充分釋放其價值,需要建立科學的數據資產管理和確權機制。
“近年來,國家數據局在推動相關的開放工作,制定了多項舉措,關于數據的確權、流轉、交易的相關環節,深圳數交所也形成了交易。目前我們在大灣區跟廣東省匯報做試點,通過行業協會和行業商會實現商業數據的開放。”
他還談及了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話題。企業是追著風把自己的數據列表通過一個報告作為資產,還是真的有價值?范叢明認為,最大價值應該在于客戶的使用和確認,一個數據若無法流轉便沒有價值,就像土地一樣。土地的核心屬性在于唯一性,而數據的本質特征是可復制性。但歸根結底,必須充分釋放數據的價值。上市公司確有一部分數據應當入表,例如行業經驗與技術訣竅。通過對行業信息的深度分析,完全能夠提煉出反映該行業公司平均管理水平的關鍵數據,此類數據才具有真正的價值。隨著國家法律法規日趨完善,未來的數據交易必將更加規范有序——這是關鍵所在。
范叢明將人工智能發展分為多個階段:從1950年至1980年是邏輯推理階段,1980年到2000年是知識推理階段,2000年至2020年進入了深度學習階段,2023年進入AIGC階段。從產業上來看,人工智能的浪潮從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語音企業,形成了語音+的對話式AI到以商湯、曠視為代表的圖像處理和機器視覺企業的判別式AI,再到以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等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企業,引領生成式AI的全面爆發,推動人工智能從感知理解向內容創造躍遷。
“行業智能體或者智能體應用還是要回到它的本身,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基于安全前提下不斷推動人工智能行業的應用,不斷打通智能體最后一公里或者一百米,不斷讓行業優秀案例、典型產品、標桿案例讓全國企業家看得見、摸得著,培訓用得好,不斷推進人工智能平臺建設,我們也在不斷推動相關應用。”范叢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