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多款長效生長激素相繼邁入上市的最后沖刺階段,10年有且僅有一款產品上市的形勢被打破。國內外多款產品競相獲批,無疑能提升生長激素多樣性。但對于新藥來說,上市只是一個起點,療效、質量、安全性,以及充分的臨床用藥反饋,更是競爭核心。
長春高新(000661)旗下國產首個、全球首支聚乙二醇(PEG)化長效生長激素,經過10年市場檢驗,將安全性做到了國際領先: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0.01%,在全球同類產品中最低,充分驗證了中國藥企在生物制劑領域的研發實力。
并非所有“長效”都意味著更優
主流長效生長激素技術的原理,即用不同的“金鐘罩”,將生長激素修飾或保護起來,延長藥物的體內存留時間,去規避短效制劑漏針及依從性欠佳的問題。“金鐘罩”的選擇則是長效化首道難題。
羅氏基因泰克最早憑生長激素打響名聲,其于1999年推出的貯庫技術產品雖實現商業化,但因技術缺陷于2004年退市。輝瑞、諾和諾德的PEG化產品,梯瓦的融合蛋白藥物等,也都因臨床安全性、有效性瓶頸而終止。
長春高新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在研發上市短效生長激素后,率先投入到國產長效制劑研發中。反復權衡多種技術方案,金賽藥業團隊最終鎖定PEG化學修飾,并著手挑戰分子結構設計。金賽藥業原核工藝部負責人王俊才表示:“并非所有‘長效’都意味著更優,必須平衡半衰期延長與安全性。”
在系統篩選直鏈、分支型,20kD、40kD等多種PEG構型,金賽藥業在羅氏“派羅欣”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在生長激素氨基上選擇修飾?,形成高度均一的分子結構。臨床試驗顯示,該設計使藥物半衰期適度延長至32小時,可支撐每周給藥,且藥效優于短效制劑,U形PEG形成的空間位阻還降低了藥物免疫原性。
創新方案落地只是起點。?生長激素與?PEG純度、雜質控制水平,都影響用藥安全邊界,其背后看不見的工藝壁壘直接造就了長效生長激素本質的性能分野。
保障純度與安全性沒有捷徑
2014年,金賽增作為國產自研的全球首款生物藥及長效生長激素率先破局者上市。上市后如何獲得患者和市場信任,是繼技術后的第二道極致難題。
長效生長激素,首要是確保療效與安全。同濟醫院兒科羅小平強調,兒童用藥受個體差異影響,容易發生嚴重過敏反應,需長期監測隨訪以評估療效、成本效益比、疾病負擔和安全性,來了解長期使用生長激素對患者的影響。
“臨床樣本覆蓋超萬名新患以上,統計學上才能談意義。必須擺出充分的科學依據,臨床驗證時間周期越長,療效、安全性的反應才越客觀。”王俊才強調。而提升臨床用藥安全性和積極的反饋效果,背后需持續開展工藝質量風險識別與改進控制。“多年來我們純粹只專心做了一件事,提升純度,不斷改進工藝,保證用藥足夠安全。”
依托自研的分泌型表達技術,金賽的短效生長激素原液純度已接近100%,為長效化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但PEG部分若僅依靠寥寥供應商,難以符合高純度要求,國內具備PEG生產能力的企業本就鳳毛麟角。金賽增研發初期,團隊獲得醫用級PEG唯一的途徑是從國外極少的生產商處購買,“價格堪比黃金”。然而由于PEG純度與產品質量和兒童健康也息息相關,因此金賽藥業始終高度重視純度。為突破供應商限制,金賽藥業最終選擇投入重金,自產打通從PEG原料到衍生物的全流程覆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中試和生產基地,實現了最高純度的PEG量產。
具體而言,金賽藥業不惜成本,堅持在長效生長激素上進行全產業鏈能力的升級,突破了生產質控上的三大難關:工藝復雜性、質量均一性與規模化穩定性,尤其是對工藝的持續改進,和在設備上的創新。通過首創針對PEG質控的GFC-CAD多維度聯用檢測體系、離子交換層析、梯度重結晶等純化手段,金賽藥業實現了PEG純度100%,而供應商通常僅為95%PEG純度標準。
不僅如此,金賽藥業構建了全球最大的分子排阻純化設備,在三道純化步驟已達到終產品標準基礎上,創新性增加分子排阻層析作為吸附層析補充。以每批生長激素收率損失20%及2015—2025年直接成本投入3億元人民幣的代價,換取了安全性與產品質量的保障。
過去十年,金賽藥業長效產品15萬中國患兒臨床應用(同類產品里樣本量最大)的真實世界數據顯示,其嚴重不良反應率控制在0.01%以下,實現了產品質量的穩定。與海外同類產品相比優勢明顯,據FDA數據,Ascendis Pharma的Skytrofa(2021年獲批)出現過敏報道率為2%,輝瑞Ngenla(2023年獲批)出現過敏報道率為1%。
以創新持續拓寬產品價值邊界
據了解,全球范圍內目前獲批在5年及以上的長效生長激素,只有諾和諾德Sogroya(已申報,但暫未在中國上市)和金賽藥業的金賽增,金賽增的上市時間較Sogroya早了6年。國內目前僅有金賽增和另一款產品獲批,兩者上市間隔10年之久,或與監管部門對兒童生長激素類產品的審慎態度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競品現幾乎僅限于生長激素缺乏癥(GHD),金賽增是目前?全球唯一獲批GHD、特發性矮身材(ISS)、?特納綜合征(TS)的長效生長激素。2025年3月,金賽藥業旗下兩款核心產品——賽增(短效水劑)和金賽增均被收錄于《中國藥典》,成為基因工程藥物標準化建設和藥品質量與安全性的權威認證。
多維安全性認可背后,離不開金賽藥業成立近30年來在生長激素上的深耕、沉淀,而作為行業的“開拓者”,金賽藥業仍在堅持長期主義,聚力于三件事來進一步提升安全邊界:
一是出海,公司長期國際化發展戰略主線有利于金賽增率先突破成長天花板,迎國際“質量與安全認證”;二是以金賽增為關鍵著力點,在兒童健康領域走深、走遠,關注兒童全面健康,打通全程化管理路徑;三是圍繞用藥患者感受,持續進行劑型改良,如研發超長效、無痛、微針注射等。
業內人士表示,一個技術賽道取得長足進展與突破,離不開正循環的形成:新藥臨床突破和安全應用促進患者、醫生對診療信心和積極性,反過來推動藥企主動投入新藥研發。對于生長激素而言,突破創新技術壁壘,用時間和耐力去構筑安全和質量壁壘,才是生長激素企業真正的競逐高地。而這一切的前提,又在于企業能否持有穩定的投入、資源整合能力和長期戰略定力。
而在這一“正循環”的構建中,“先行者”金賽藥業正發揮著關鍵示范作用,其從最初的研發到后續持續精進,不僅不斷刷新生長激素產品的標準,更推動著這一技術賽道的價值長久升維和躍遷。(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