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具身智能產業迎來重大利好。
8月6日,《上海市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旨在搶抓具身智能發展機遇,加速形成未來產業創新集群生態,全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實現具身智能“模力聚申”。該文件自2025年7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7月27日。
具身智能是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其像人一樣感知、學習及與環境動態交互能力的技術范式。其核心特征在于智能與物理實體的結合,通過物理身體與環境的交互,使人工智能獲得理解因果、發展常識的能力。
從宇樹機器人在春晚“扭秧歌”,到“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一前沿賽道的潛力毋庸置疑,全國多個城市正在打響具身智能產業爭奪戰。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7年,上海市具身智能產業有“三百”目標——實現具身模型、具身語料等方面核心算法與技術突破不少于20項;建設不少于4個具身智能高質量孵化器,實現百家行業骨干企業集聚、百大創新應用場景落地與百件國際領先產品推廣,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目前,上海機器人產業規模約占全國三分之一;上海是全國首個機器人密度納統城市,工業機器人密度位居全國首位。今年3月,上海誕生了全國首個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在上海舉辦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超150臺人形機器人同臺亮相,這是國內人形機器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展出。
針對具身智能產業發展,上海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支持5大關鍵技術攻關;打造5大公共平臺,夯實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基礎底座;以多個領域為牽引,探索具身智能應用新業態。
具體來看,《實施方案》明確,上海將堅持模型驅動,強化智腦賦能,重點支持感知決策模型、運動控制模型、具身協同技術、具身語料技術和自主操作系統這5大關鍵技術攻關,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30%且不超過5000萬元支持。其中,在具身語料技術方面,對購買語料服務產品的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年的語料券支持。
面向具身智能發展共性需求,上海整合全市資源,建設算力、實訓場、中試、投資、租賃五大平臺。對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項目,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50%且不超過2000萬元支持。算力平臺方面,對達到一定算力租用規模的具身智能企業,給予最高4000萬元/年的算力券支持;投資方面,除了強化市級人工智能先導產業母基金戰略牽引作用,推動優質企業設立企業風險投資基金(CVC)、產業生態基金外,《實施方案》提出,探索算力和語料作價入股等模式,支持發展面向具身智能的新型金融工具,提升中小企業融資可及性。
從產業結構來看,上海是一座擁有多元化產業體系的城市,這將給具身智能落地應用提供豐富的場景。《實施方案》提出,立足上海市行業優勢,以物流裝配、工業制造、商業零售、醫療康養、家政服務等領域為牽引,開展場景征集與任務揭榜,探索具身智能應用新業態,對產業創新融合示范應用項目,按照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20%且不超過1000萬元支持。
另外,《實施方案》提出,加強全市統籌布局,發揮群鏈集聚效應,加快開發具身智能終端產品,推動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做優做強優質企業,培育創新產業鏈,構建特色產業集群,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協同發展;聚焦開源創新、標準研制、安全倫理、人才引育和開放合作,進一步完善具身智能產業配套與創新發展生態。
資金支持方面,招引和培育一批優質企業、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對銷售或租賃具身智能機器人的企業,根據合同額按規定給予最高5%且不超過500萬元的獎勵。對開源社區、開源產品,按規定給予最高500萬元的獎勵。支持企業參與各類標準研制修訂,不斷擴大行業影響力,對于主導標準制修訂項目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