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周三發布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14.53元/公斤,比7月23日下跌1.69%;主要批發市場玉米價格為2.4元/公斤,較7月23日持平;豬糧比價為6.05,比7月23日下降1.79%。值得注意的是,生豬價格和豬糧比價均已連降三周。
對于生豬養殖產業而言,當豬糧比價處于較高水平時,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積極性提高,會擴大養殖規模,增加生豬存欄量。當豬糧比價持續過低時,生豬養殖可能面臨虧損,部分養殖戶可能會減少養殖規模,甚至退出市場。
分析師認為,目前消費端仍處于疲弱狀態,整體供大于求,這是導致豬價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043萬頭,盡管較去年年末高點減少37萬頭,但仍超過正常保有量。
按照《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2024年修訂)》,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正常保有量為3900萬頭,能繁母豬存欄量處于正常保有量的92%-105%區間為綠色區域,表示產能正常波動。目前能繁母豬存欄量為正常保有量的103.7%,雖處于產能調控綠色區域的上限,但已呈現階段性偏高態勢。
今年以來,政策層面持續釋放信號,倡導行業“減母豬”“控二育”“降體重”。
4月29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養殖業節糧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確提到,持續調整優化生豬產能。實施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把住能繁母豬存欄量“總開關”,引導養殖場戶優化母豬存欄結構、合理控制產能。持續完善生豬產能監測和預警體系,及時發布市場信息,指導養殖場戶適時出欄和優化養殖規模,促進供需適配。
農業農村部7月23日召開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在會上表示,當前,生豬產業面臨產能階段性偏高、生產和價格波動風險大等問題。要嚴格落實產能調控舉措,合理淘汰能繁母豬,適當調減能繁母豬存欄,減少二次育肥,控制肥豬出欄體重,嚴控新增產能。
在此之前,國務院新聞辦7月17日就2025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黃保續表示,農業農村部將重點抓好兩方面,促進生豬生產穩定發展。
黃保續表示,一是調產能。加密發布市場預警信息,引導有序出欄,加快淘汰低產母豬和弱仔豬,適應性調整產能,促進供需均衡。二是穩政策。落實地方生豬穩產穩價責任,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措施,抓好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的底線。
中郵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行業“反內卷”利好明年豬價。自5月以來,官方多次強調控產能、限制二育等,旨在引導生豬市場高質量發展,體現了官方對生豬產能調控、穩定豬價的決心。
報告稱,綜合來看,出欄體重的下降或有利于庫存去化、穩定短期豬價,而能繁下降的影響則或許要到明年下半年才開始體現。同時若能繁下降、體重降低均實現且維持,則明年豬肉供應將明顯減少,明年下半年豬價中樞或逐漸抬升。
華聯期貨在研報中指出,短期來看,目前處于季節性需求淡季,豬價仍將承壓。但政策面持續釋放積極信號,增強了市場對豬價上漲的信心,進而對豬價形成一定支撐。中期來看,生豬產能仍處釋放兌現階段,雖然政策倡導降重、減母豬,但實際產能去化效果仍有待觀察。生豬在夏季生長速度緩慢,出欄計劃受限,實際供應量或不及預期,疊加四季度需求的季節性改善,預計豬價在供需博弈中寬幅震蕩運行,價格重心或逐步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