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奇點時刻來臨?業內專家:技術尚未收斂,后端場景有先發優勢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陳雨康2025-08-05 18:00

      以“創業投資開啟AI技術與應用共振周期”為主題的啟明創投·創業與投資論壇近日在滬舉行。在“具身智能的奇點時刻”專題對話環節,多名業內專家一致認為,具身智能已站在奇點到來的早期窗口。當前,具身智能技術雖未完全收斂,但已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表示,具身智能機器人將率先在揀選、搬運、組裝等場景實現規模化部署,積累大量機器人第一視角數據與帶觸覺的操作數據,構建“模型—本體—場景數據”的閉環飛輪。這一飛輪將驅動模型能力迭代,最終推動通用機器人邁向大規模落地。

      站在具身智能奇點的“前夜”,原力靈機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唐文斌表示,投身具身智能行業最大的信心,來自于看到大模型領域鏈式推理(CoT)與智能體(Agent)能力的巨大潛力。唐文斌認為,機器人從專用走向通用有兩個必要條件,一個是對物理世界的精確感知能力,一個是對復雜任務的規劃和推理能力。

      具身智能來到發展的關鍵階段

      從進廠擰螺絲,到便利店遞可樂,具身智能作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融合的前沿領域,目前已來到技術突破與產業培育的關鍵階段。

      “具身智能技術過去兩年的發展速度,已超越此前多年積累,進入‘越跑越快’階段。”它石智航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亦倫表示,一方面,業內對端到端技術的信息倍增,操作領域實驗室樣機能力顯著提升;另一方面,多模態大模型發展潛力十足,視覺、語言等模態的進步尚未觸頂,數據驅動能力持續增強。從硬件成熟度上來看,高自由度終端(如靈巧手)和接近量產的形態加速落地。

      唐文斌表示,具身智能的發展動力主要來自大模型在鏈式推理(CoT)與智能體(Agent)上的能力達到一定的臨界值。

      “通用機器人的出現,需同時滿足兩項必要條件:其一,對物理世界的高精度多模態感知。這也是我們過去創業十多年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情,如今無論是小模型還是大模型,我們的多模感知能力已經做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并且還在不斷提升。”唐文斌說,“其二,復雜的規劃與推理能力,我們希望機器人能夠像人一樣實現敏捷的決策、結合多模態的感知實現對復雜問題的推理。兩者結合方可推動機器人邁向通用化,而當前Agent與CoT的進展,正使這一技術朝著可行的方向發展”。

      技術尚未收斂 增長空間可觀

      盡管發展速度極快、宏觀方向趨同,但具身智能技術尚未收斂。業內普遍認為,下一階段需通過量產落地驗證技術路線,加速標準制定與生態協作,推動分化領域逐步收斂。這一發展現狀也為創新企業提供了定義技術范式的戰略窗口期。

      唐文斌認為,當前具身智能的技術路線尚未收斂,算法框架、數據來源、硬件形態與穩定性以及場景落地的先后順序仍處于開放探索階段。

      “雖然業內正逐步形成‘端到端、純數據驅動、采用類VLA(視覺—語言—動作)框架’的共識,并普遍認同多模態信息(視覺、觸覺、力覺、深度等)需統一納入大模型,但終極模型架構尚無定論。”唐文斌提到,現有VLA多為單幀模型,缺乏原生記憶機制,難以完成需要狀態累積的任務(如連續添加調料)。此外,“大小腦模型”將高頻執行與低頻決策人為拆分,雖為當下工程實踐,但并非終極形態;未來仍需探索單一模型如何以動態、柔性的頻率進行實時思考與決策。

      “整體上看,技術框架仍面臨大量未解問題,而開放的不確定性正是推動行業持續創新的關鍵動力。”唐文斌說。

      據陳亦倫介紹,在具身智能領域,業界已在宏觀層面形成高度共識,例如,數據被視為核心驅動力,模型最終部署形態大概率采用端到端架構等。不過,在具體實踐中,各個團隊的路徑差異明顯。“宏觀共識、微觀多元”成為行業現狀。

      例如,數據獲取方面,有人主張大規模部署真機采集,有人傾向高比例仿真生成;算法層面,即便認同VLA的任務定義,網絡架構仍存分歧——是否采用單一大網絡、是否加入隱變量層、強化學習的選擇及世界模型必要性等問題仍在探索。硬件層面同樣多元,通用機器人形態分為雙足與輪式兩大類,雙足方案又存在直驅關節與復雜傳動機構等不同設計。

      后端場景有先發優勢

      在實驗室場景下,機器人已具備“十八般武藝”,復刻了人類諸多技術和勞動。然而,在商業化應用中,機器人實際落地或遵循嚴謹的先后順序。

      唐文斌認為,機器人的規模化應用大概率將從工業、物流等領域的后端場景起步。這類場景因規模大、勞動力密集,能產生更大價值。之后,具身智能逐步向商用場景拓展,最終走向民用。

      “機器人能否落地的關鍵在于兩點:一是真正解決問題(能用、好用),二是經濟模型成立。”唐文斌說。

      從技術與市場的結合角度,唐文斌還提出了三個關鍵標準:其一,堅持技術發展的正向梯度,即不過早將技術形態固化于特定垂直場景,避免犧牲泛化性,而是沿著技術演進的正確路徑推進,保持模型在通用能力上的迭代空間。其二,注重技術可達性,選擇容錯率較高、對操作時間容忍度更強的場景,逐步從90%向95%、100%優化。其三,場景需具備規模與強需求。

      陳亦倫則遵循高價值、有規模、有難度的“黃金三角”邏輯篩選機器人應用場景。他表示,公司會選擇用戶非常在意的真實需求、存在較大市場空間且上一代機器人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最終實現通用機器人的AGI終極目標。

      7月下旬,上海發放了新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8月以來,全無人駕駛的出租車在上海市區開展日常運營。在技術底座上,無人駕駛和機器人共享“感知—決策—執行”技術棧與產業鏈資源,有望形成“車—機共生”生態。未來,兩大領域將從協同研發走向規模化發展。

      陳亦倫表示,具身智能和自動駕駛在任務場景和底層技術上同宗同源,模型技術可以復用,工程能力可以遷移,自動駕駛行業的經驗與認知也能幫助具身智能領域的探索與落地。

      校對:陶謙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i|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999| 久久国语露脸国产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动漫|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三级|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久久www成人看片|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6 |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