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義光能(00968.HK)披露的中期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經營收入109.3億元,同比減少6.5%,凈利潤減少58.8%至7.46億元。同期,公司每股基本盈利為人民幣8.21分,而2024年上半年則是人民幣20.33分。
信義光能表示,今年上半年,太陽能行業經營環境仍然復雜多變且充滿挑戰。盡管全球太陽能裝機持續增長,但其增速較前幾年有所放緩。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及貿易壁壘日益增加擾亂了全球供應鏈的布局。此外,供需失衡導致整個產業鏈的利潤率受到擠壓,包括太陽能玻璃行業。
雖然太陽能玻璃產品平均售價與2024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導致利潤率同比下滑,部分閑置的太陽能玻璃生產設施亦需要作出減值撥備,但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綜合業績較2024年下半年有顯著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受預期政策變動的推動,2025年上半年中國光伏裝機量激增。
信義光能認為,相關政策改革有望推動太陽能產業從依賴固定上網電價邁向市場驅動的高質量發展。然而,對新項目采取市場定價機制增加了收益的不確定性,致使開發商爭相在關鍵截止日前完成項目,這由政策期限引發的搶裝潮導致今年3月及4月光伏裝機激增,同時帶動了太陽能組件及太陽能玻璃價格的短期上漲。
“過去一年,行業經歷了激烈的價格競爭、專利爭議及自律措施,但這些行動對產能出清的推進并不顯著。下游需求雖有增長,但仍無法完全消化過剩產能。加快產能出清成為行業的首要任務。”
信義光能稱,在供需失衡及利潤壓力的嚴峻市場狀況下,公司實施嚴謹的策略以維持競爭力。公司于各個生產環節中落實全面的成本優化措施,同時持續進行研發投資,以滿足太陽能組件制造商不斷變化的技術及商業需求。動態庫存管理系統經過校準,以維持適當的庫存水平,在營運效率與市場反應能力之間取得平衡。
談及市場展望,信義光能認為,太陽能行業仍面臨短期挑戰,尤其是全產業鏈的供需失衡問題。部分環節持續產能過剩已將價格推至低于可持續生產成本,為制造商帶來財務壓力。
業界普遍認為,無論是通過市場導向的調整、減產或協調產出限制,產能合理化是重新平衡供需及恢復盈利能力的關鍵解決方案。雖然這些整改措施可能需要時間才能完全發揮效用,但在需求持續增長與供給側約束的共同作用下,太陽能行業的供需平衡有望逐步改善。
至于太陽能玻璃市場的復蘇,信義光能認為,將主要取決于全球光伏裝機趨勢及主要市場的太陽能政策動向。在中國,2025年上半年由政策驅動的裝機潮過后可能會迎來暫時性放緩,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仍在敲定實施細節,或將抑制太陽能玻璃的短期需求。然而,海外市場的裝機活動通常于下半年更為活躍,這可能部分抵銷中國的需求萎縮。
供應方面,2025年上半年太陽能玻璃行業產能持續增加,因為部分此前閑置的產線在3月至4月的反彈期間恢復生產。然而,其他設施的冷修抵銷了部分產能擴張。值得注意的是,除海外投資項目外,新的產能擴張項目已幾近絕跡。
信義光能判斷,鑒于新產線建設周期較長(通常為12到18個月),未來一到兩年的供應增長預計主要來自現有項目,包括已建成或臨近完工的設施,以及正在進行冷修的產線。與前幾年相比,新啟動的產能擴張已顯著收縮,這將有助重新平衡市況。基于當前市場狀況,在行業逐步消化上述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價格壓力短期內或將持續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6月底,信義光能在產的太陽能玻璃產能總熔量為每日23200噸,其中包括于今年7月暫停運行的兩條總日熔量為1800噸的生產線。此外,公司仍保留若干閑置產能可根據市場情況重新啟動。同時,印尼兩條新的太陽能玻璃生產線正在興建中,預計將于明年第一季度開始商業生產。
另外,信義光能提出,限電風險的增加,市場化售電要求的提高,以及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政策的變化,增加了新項目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為此,公司將于今年下半年繼續專注于項目儲備發展及籌備工作,預期在此期間新增并網容量將極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