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場的活躍度上升明顯!
7月25日,A股三大指數小幅震蕩,前期漲幅較大的板塊出現調整,AI概念股集體走強。此外,醫藥、醫療器械板塊也大幅沖高,易明醫藥、天目藥業、譽衡藥業、康泰醫學、正川股份等盤中直線拉升至漲停。不過午后,部分個股打開了漲停板。
從消息面來看,醫藥、醫療器械板塊迎來三大利好消息:
第一,集采政策優化,不再唯低價論。有分析指出,這一調整將有效遏制惡性價格競爭,推動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第二,國家醫保局近日召開醫保支持創新藥械系列座談會第二場。在座談會上,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主要負責人介紹了醫保價格政策賦能藥械創新的新舉措。
第三,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計劃到2027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
來看詳細報道!
集體異動
今日盤中,醫藥、醫療器械板塊大幅異動。其中,CRO指數一度大漲超3%,Wind醫療器械精選指數一度漲近3%。易明醫藥、天目藥業、譽衡藥業、康泰醫學、正川股份等一度直線漲停,振東制藥、博騰股份、亞太藥業、康龍化成等紛紛跟漲。
7月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集采“反內卷”,不再以最低價作為參考,提高質量保證要求,釋放積極信號。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表示,近期第十一批集采工作已經啟動,國家醫保局研究優化具體規則,在中選規則方面,優化價差的計算“錨點”,不再簡單的以最低報價作為參考,同時,對于報價最低的中選企業,要公開說明報價的合理性,并承諾不低于成本報價。
中信建投指出,近期“反內卷”“集采優化不再唯低價論”背景下,若集采未落地的賽道降幅緩和,集采已落地的賽道溫和續約或聯動,板塊估值和業績確定性有望迎來修復。看好醫療器械行業拐點機會,下半年板塊機會將逐步增多。預計三季度多家公司將迎來高增長,產品創新有望產生持續催化、國際化和并購打開長期空間。
光大證券表示,集采“反內卷” 清除低質產能,為優質企業騰出市場空間,“價格戰”升級為“價值戰”;創新藥支持政策則為具備創新能力的企業打開成長天花板。平安證券也表示,集采政策持續優化,預計將在下半年推出的國家集采和省際聯盟集采規則中有所體現,估值壓制持續減弱;同時支付端有望持續鼓勵創新,這對于質量把控嚴格具備創新和服務優勢的頭部企業更有優勢,而集采對于競爭格局的影響也有望減弱,頭部企業有望進一步提升份額,長期業績增長預期逐步穩定。
中信證券認為,集采優化后市場情緒修復,以及醫藥真創新和真國際化時代迎來回報,關稅背景下自主可控產業鏈布局都將在下半年迎來較多的催化劑,從而帶動板塊的穩步向上。建議從橫向維度上繼續圍繞創新驅動和國際化+自主可控+院外營銷模式改革三個領域進行布局。
利好不斷
除了上述利好消息外,醫藥、醫療器械板塊最近兩天也迎來了另外兩則利好消息。
7月25日早間,國家醫保局官網發布消息稱,為落實《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創新藥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就醫用藥需求,近日,國家醫保局召開醫保支持創新藥械系列座談會第二場。10余家醫療機構、醫藥企業、醫藥類投資公司和新聞媒體單位的代表介紹醫藥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應用、投資等情況,并提出意見建議。
據悉,在座談會上,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家醫療機構分享了無管技術、腦機接口等新技術的臨床應用情況,6家醫藥企業分享了創新藥械的研發生產情況。
座談會上,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主要負責人介紹了醫保價格政策賦能藥械創新的新舉措,如統一新設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推動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加快進入臨床應用;研究實行新上市藥品首發價格機制,分類優化掛網服務,鼓勵藥品研發創新;助力中國創新藥械走向世界,促進醫藥全球化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國家藥監局藥品注冊管理司司長楊霆表示,在研發管線方面,中國目前創新藥的研發管線占到了全球的大約1/4,在臨床試驗上我們每年有大概3000個項目正在開展臨床試驗,這都在世界上居于前列。
據了解,國家藥監局下一步將著力增加政策供給,引導和鼓勵企業以臨床價值為導向開展創新藥研發。楊霆表示,“我們在完善創新藥臨床試驗的方案中,明確將臨床有價值,有治療重大疾病,全球同步研發和國際多中心臨床的產品,列為我們重點支持和鼓勵的項目。”國家藥監局還將完善藥品審評審批程序和規則,提高研發質量和效率,鼓勵多聯疫苗、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研發創新等。
另外,上海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又有重磅支持政策出爐。7月24日下午消息,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對標國際一流,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要素集聚、生態完備、配套齊全、活力四射”的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致力打造全球創新藥械首發地、科學家創業首選地、制度改革首創地。到2027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其中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創新藥械產值占比達到35%—40%;三年新獲批自主創新1類新藥15個以上,新機制、新靶點創新藥2—4個,全球首發產品實現倍增;培育百億級創新藥企1—2家,新增五十億級單品1—2個;10個以上自主創新藥械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方案》提出,加強新興賽道、未來產業培育。聚焦通用型免疫細胞、干細胞、基因等新興治療技術,在實體瘤、自免疾病、退行性疾病等領域不斷突破;聚焦抗體偶聯藥物(ADC)、雙抗、RNA、新型核藥等平臺型技術,在新靶點、新機制原創新藥上不斷突破;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AI智藥、前沿診斷、高端影像設備、醫療機器人、腦機接口等領域不斷突破;聚焦生物合成技術應用,在特醫食品、生物農業、生物材料等領域不斷突破。加快推動新興賽道、未來產業產品技術的本地化生產和商業化應用。
排版:王璐璐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