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間,深圳能源(000027)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深能海洋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海洋能源公司”)所屬全資子公司深能海洋能源(汕尾)有限公司(下稱“汕尾公司”)擬投資建設深能汕尾紅海灣六海上風電項目,項目總投資為78.97億元,其中自有資金為15.81億元,其余投資款擬通過融資解決。
為保障項目資金需求,深圳能源計劃向海洋能源公司增資15.31億元,增資后其注冊資本將從5600萬元增至15.87億元;海洋能源公司再向汕尾公司同額增資,增資后其注冊資本將從4984萬元增至15.81億元。
從項目本身來看,汕尾紅海灣六海上風電項目位于汕尾市南側海域,場址外緣邊線包絡面積約62平方公里,水深40.7—46.6米,中心離岸距離約33公里。項目規劃容量500兆瓦,將安裝36臺14兆瓦風機,預計年等效滿發小時數約3203小時,建成后年發電量可觀。
配套設施方面,本項目擬建設一座50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一座500千伏海上無功補償站,送出海纜線路約93.74千米,電能經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鎮的陸上集控中心接入500千伏深汕站,實現“海上風電綠電送深”。此外,本項目還配置50兆瓦/100兆瓦時儲能系統,并計劃建設全生命周期數智化海上風電場及配套海洋牧場工程,實現新能源與海洋經濟的融合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本項目陸上集控中心采用“共建+自建”模式,由汕尾公司牽頭建設共建部分,供紅海灣三、四、五、六共4個項目共用并分攤費用。該集控中心整體靜態投資11.03億元,其中共建部分9.06億元(汕尾公司承擔25%,即2.26億元),自建部分1.97億元。通過資源共享顯著降低單個項目配套成本,體現了集中連片開發的集約化思路。
此次項目推進恰逢廣東省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的戰略窗口期。作為能源消費大省,廣東電源裝機長期以火電機組為主,節能減排壓力突出,而沿海豐富的風能資源為新能源發展提供了天然優勢。《廣東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打造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十四五”時期新增海上風電裝機約1700萬千瓦。
深圳能源早在2023年10月便通過廣東省省管海域海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獲得汕尾紅海灣六50萬千瓦項目開發權,此次公告標志著該項目從規劃進入實質建設階段。
從企業戰略來看,汕尾紅海灣六項目是深圳能源深耕粵東海上風電的重要抓手。公司在2025年工作重點中明確提及,將以粵東海上風電為突破口,突破項目發展瓶頸。這與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需求高度契合。
深圳能源認為,投資建設本項目高度契合國家能源戰略,符合公司發展戰略。一方面,可豐富公司能源業務類型,開拓新的大型能源發展賽道;另一方面,可提升公司綠色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本項目建成后,將為深圳市提供綠電,助力深圳市打造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公告提示,項目存在電價波動、施工建設及不可抗力等風險。公司將通過參與CCER和綠證交易、控制工程造價等方式應對電價風險;以標準化施工、制定應急預案等保障建設進度;在風機選型、結構設計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從源頭降低極端氣候風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