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投資者正在加速配置中國資產。根據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KSD)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15日,今年以來韓國投資者對中國內地與香港股市的累計交易額已超過54億美元,中國市場成為韓國股民的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僅次于美國市場。
相較于偏好核心資產的歐美機構資金,韓國投資者緊跟市場熱點。在港股市場,小米集團-W、比亞迪股份等科技龍頭成為主要吸金標的;二次上市的寧德時代以及潮玩龍頭泡泡瑪特也受到韓國資金的青睞。A股市場中,華夏中證機器人ETF成為韓國投資者配置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重要通道。
“韓流”追風潮玩
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韓國投資者今年以來對中國內地與香港股市的累計交易額已超過54億美元,這一規模遠超當地股民同期對日本及歐洲股市的投資,使中國市場躍升成為韓國投資者眼中僅次于美股市場的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
從資金流向看,韓國資金重點聚焦港股。年初至7月15日,小米集團-W成為韓國股民的最愛標的,獲凈買入金額超1.7億美元;比亞迪股份和寧德時代分別獲凈買入9310萬美元和6089萬美元。此外,旗下盲盒形象Labubu在全球爆火的泡泡瑪特亦受到追捧,韓國投資者對其凈買入金額超過3494萬美元。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與歐美資管機構偏好大型權重股或藍籌股不同,韓國資金明顯偏好科技成長與新興產業公司,同時資金交易風格與港股本身的輪動節奏更加貼近。
此外,韓國資本在一級市場同樣活躍。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撰文表示,今年前5個月,韓國持牌機構在港證券交易額已超1.5萬億港元,是去年全年的2.8倍。韓國投行也成為了多只在港上市新股的基石投資者。從公告來看,在韓國資本市場極具影響力的未來資產在曹操出行的基石輪中認購了650萬股。
在A股市場,比亞迪同樣受到韓國資金青睞,獲凈買入848萬美元;華泰證券、紫金礦業分列第二、第三。此外,拓普集團、華夏中證機器人ETF也躋身韓國投資者重點增持名單。
對核心資產仍有大量需求
韓國資金加速布局港股市場,背后既有中國市場表現的推動,也受到韓國國內市場走勢的影響。一方面,2025年以來港股走勢亮眼,截至7月16日,恒生指數累計上漲約22%,成為全球表現最活躍的主要股指之一。中金公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劉剛表示,上半年港股在全球市場中表現亮眼,呈現出超預期的韌性。
另一方面,2025年前5個月,韓國股市整體表現偏弱,直到5月后才迎來明顯反彈。在全球資本面臨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資產成為韓國資金海外配置的重點方向之一。
此外,宏觀政策環境也構成支撐。日前,韓國央行維持關鍵利率在2.50%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券商預計,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韓國出口從第三季度開始將放緩,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可能對韓國經濟增長前景構成擾動,進一步推動資金向外尋找資產配置機會。
整體來看,外資對中國核心資產仍有大量配置需求。申萬宏源策略團隊稱,外資正通過參與港股IPO基石投資的方式加速流入中國市場,外資基石投資者的投資金額和投資占比連續上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2025年在香港市場上市的公司中,基石投資者占45.2%,2023、2024年該數字分別為33.2%和31.0%。
國元國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南向資金持續流入,尚未出現顯著流出跡象,顯示市場信心仍在積聚。
展望港股后續走勢,摩根香港精選基金基金經理趙隆隆認為,基于穩增長政策以及資本市場改革預期,其仍對下半年市場持樂觀態度。在一季度科技核心資產價值重估后,港股估值得到一定修復,但結合基本面、估值、流動性、風險收益偏好等指標看,港股投資目前仍處于較高性價比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