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數據看“十四五”答卷: 醫療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來源:證券時報 2025-07-15 A006版作者:郭潔2025-07-15 06:47

      證券時報記者 郭潔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基層醫療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其間,我國新增布局11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總數已達到125個,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從無到有、惠及患者4億多人次。養老保險參保率、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人數水平均提前完成規劃目標。

      本文系《數說“十四五”》第十一篇,從社保體系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和床位資源配置等角度,展現我國醫療產業發展從量到質的變化。

      社保體系深化改革 規劃目標提前實現

      7月1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2024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基本醫療保險運行安全穩健。截至2024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約13.27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數據,2024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約10.73億人,比上年末增加636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前達到95%。

      2021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3億人、2.8億人。目前,這些目標均提前實現。

      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國政府不斷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深化改革的同時細化具體措施,加大基本養老保險的宣傳力度,提高人民群眾的參保意識。實現從城鎮到農村、從職業人群到城鄉居民的全方位拓展,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使更多人群被納入覆蓋范圍,切實享受到社保福利。醫保支付能力顯著提升,也帶動參保積極性,目前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病種分值(DIP)付費基本實現統籌地區全覆蓋,改革地區醫療機構行為更加規范,醫療服務效率提高,時間和費用消耗指數下降、平均住院日縮短,節省了患者就醫費用和時間成本,醫保基金總體保持平穩安全態勢。

      除了基本養老保險外,“十四五”期間,我國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在2023年末就已經分別達到了規劃目標2.3億人和2.8億人。這表明我國在保障職工權益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全面取消外省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限制,推動在城鎮就業的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積極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此外,探索建立多層次工傷保險制度體系,以高危行業為重點,持續擴大工傷保險覆蓋范圍,推進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工作。

      醫療衛生機構數量突破109萬個

      基層衛生健康工作是人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也是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國家衛健委多措并舉,推進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截至2024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為?109.2萬個?,其中,醫院?3.9萬個(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7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4萬個,包括鄉鎮衛生院3.3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7萬個、村衛生室57.1萬個?。與“十三五”末相比,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增長6.76%,醫院數量增長10.17%。

      數量增長的同時,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截至2024年末,全國已有2100多個縣區開展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了以省為單位的全面推開。縣域醫共體內以人員為核心的資源下沉,同步實施服務、技術、管理下沉,開展巡回醫療和巡診派駐,全國90%以上的縣實現了縣級醫院人員派駐鄉鎮衛生院全覆蓋。此外,為了更好地提高鄉村醫生的素質能力,打造一支專業化、規范化的鄉村醫生隊伍,從2023年開始,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開展實施了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

      民營醫療機構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

      近年來,作為我國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醫院實現結構優化,逐漸從重擴張速度轉變為重規范發展。

      民營醫療過去經歷過野蠻生長的時代,受社會環境、監管力度、醫療需求等多因素影響,民營醫療機構在很長時期呈現出“多小散亂”的特征。近年來,隨著對民營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加強,民營醫院數量增速從2020年的4.91%放緩至2024年的1.57%,從占比來看,截至2024年末,民營醫院數量占醫院數量的69.23%(較2020年末提升2.85個百分點)。

      數量增長的同時,監管規范要求也在提升。隨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斷深化,尤其是DRG/DIP等新支付模式的推行,單病種治療費用被嚴格限定,民營醫院必須跳出“按項目收費”的慣性思維,更加精細化地合理控制診療費用。

      此外,外商獨資醫院相關的利好政策也在推動民營醫院發展壯大。2024年9月,我國發布了關于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并購公立醫院)。2024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商務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四部門公布《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業內人士表示,試點允許外商設立獨資醫院能夠為民營醫院行業帶來更多醫療資源,從而推動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提升民營醫院的市場競爭力,讓更多患者有機會選擇高品質、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醫療資源供給指標快于預期完成

      “十四五”期間,我國醫護人員數量不斷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素質和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每千人口擁有的執業(助理)醫生數從2.9人增長到3.6人,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9歲。

      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數量應分別達到3.2人、3.8人。事實上,早在2023年末,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已分別達到3.4人、4人。

      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是衡量醫療資源供給的重要指標。截至2024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達1037萬張,其中醫院床位占比超過78%。床位數較2020年末的910.1萬張提升13.94%。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99j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观看|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一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加勒比|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999|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少妇高潮久久久久久|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少妇内射兰兰久久| 久久99爱re热视|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久久久久综合一本久道|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久久精品九九热无码免贵|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久久黄色免费网站|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