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安仲文
公募行業的激烈競爭已經“卷”到基金分紅領域。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當前基金閃電分紅、月月分紅,正成為公募行業的常態,部分產品甚至在基金合同規定可不分紅的情況下,也實施閃電分紅,更有基金產品在跌破面值、收益虧損數千萬的背景下多次分紅。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分紅已經成為各大公募吸引投資者關注的重要營銷策略,在某種程度上也刺激了基金經理升級選股持倉理念,分紅需求的不斷擴張刺激著基金更多轉向低估值紅利資產。
公募頻現密集分紅
在公募行業逐步走上成熟格局以及存量市場競爭的背景下,分紅已經成為一種行業理念。
南方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日前發布公告,該基金產品將在7月16日實施現金分紅,分紅方案為每10份基金份額派現0.05元。值得一提的是,該產品是一只剛成立兩個月的次新基金,本次分紅堪稱閃電分紅。該基金在基金合同中也規定,若基金產品生效不滿3個月,可不進行收益分配。
另外,廣發中證紅利ETF也發布公告,該基金產品將實施2025年的第六次分紅。廣發中證紅利ETF成立于2024年3月,該產品在成立后的第四個月,即2024年7月開始實施首次分紅,之后已經成功實現月月分紅。
部分基金產品甚至一個月分紅兩次、三次。西部利得央企優選日前發布公告,該基金將在7月16日實施月內第二次分紅,也是該基金產品今年內的第九次分紅。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產品在2025年3月分紅兩次,在5月分紅多達三次,6月份也實施了兩次分紅。
隨著公募行業將回饋投資者作為社會責任的核心議題,基金的高頻分紅也成為許多基金產品實施營銷的重要策略,僅今年7月以來就有近百只基金產品實施分紅。
“破凈基”也分紅
除了閃電分紅、高頻分紅,部分破凈基金還出現在虧損狀態下仍堅持分紅的情況。
華南地區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日前發布公告稱,旗下一只港股通ETF基金將在7月17日實施2025年內的第二次分紅,分紅方案為每10份基金份額派現0.1元。但這只成立于2024年6月末的基金產品,仍處于跌破基金面值狀態。
分紅公告顯示,截至分紅方案的收益分配基準日2025年6月30日,該產品在基準日可供分配利潤為虧損近4500萬元。而且其成立后的一年時間內,已經完成兩次基金分紅,并將實施第三次分紅。
北方一家大型公募日前也公告,旗下一只QDII基金將在7月15日實施年內第二次分紅,但該基金截至基準日可供分配利潤僅有約20萬元。
深圳一位基金人士認為,雖然部分產品分紅條件不是很充足,但還是出現“強行”分紅的行為,也推進了基金產品更加注重對持有人體驗的關注,同時也反過來刺激基金公司將長期投資、穩定收益作為產品的根本。
激發基金經理價值選股
基金“卷”分紅的現象也促使基金經理在選股理念上升級,從而刺激更多的資金覆蓋穩定收益類品種。
前海開源基金一位偏好低估值賽道的基金經理認為,公募行業的投資理念正處于更新升級的趨勢當中,隨著紅利策略在市場上逐步流行以及基金產品分紅需求擴大,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公募資金覆蓋到紅利資產上。
南方基金基金經理惲雷認為,紅利策略的底層還是屬于價值型策略,價值型策略側重于公司能否持續產生自由現金流,同時關注估值的安全邊際,因此中長期獲得絕對收益的可能性較高,紅利資產的本質是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企業在步入成熟期之后,通過現金分紅、回購注銷以及派發紅股等方式積極回報股東的一類資產。因此,符合紅利屬性的公司,往往具備健康強勁的資產負債表,持續不斷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能力,以及維持性資本開支為主的經營特征,紅利策略通常也具有一定的逆人性特征,與市場中投資者普遍追求高質量、高成長公司的主流審美不一致,策略的擁擠度較低,具備較長期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