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以伊沖突降溫,原油市場大幅回吐地緣風險溢價,SC原油期貨主力合約自6月的高點下跌近15%。
“在以伊沖突降溫后,供應下降的預期被證偽,地緣風險溢價迅速出清,油價回落至沖突升級前的震蕩區間。”中信期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何顥昀表示。
在海通期貨研究所原油分析師趙若晨看來,油價下跌的本質原因是目前全球貿易摩擦和OPEC+增產導致基本面偏寬松,且旺季需求已經被市場充分計價。
7月5日,俄羅斯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全球石油庫存偏低是促使OPEC+成員國在當日的會議上將8月份產油量提高54.8萬桶/日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2020年至今,全球成品油庫存一直處于相對低位。“近幾年,全球貿易路線重塑,原油市場區域性分化造成關鍵交割庫的庫存較低。此外,OPEC+4月至6月增產量持續低于預期、主要經濟體戰略原油儲備上升、亞洲煉廠開工率超預期等因素都導致原油庫存下降。”國泰君安期貨能化分析師黃柳楠表示,本次OPEC+增產規模略超預期,沒有改變220萬桶/日的增產總量,整體利空有限。
據何顥昀介紹,2020年至2021年,為應對需求下滑,許多產油國主動減產去庫存,導致庫存顯著下降。2022年至2024年,地緣沖突導致油價大漲,部分國家通過釋放戰略原油儲備的方式平抑油價波動,后期OPEC+持續減產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原油供應過剩的壓力,在此期間庫存并未有效累積,仍然處于低位。進入2025年,隨著OPEC+持續增產,原油市場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累庫趨勢。
趙若晨認為,OPEC+此次增產54.8萬桶/日遠超此前的月均增產量,旨在搶占需求旺季的市場份額。俄羅斯雖因油價下跌面臨財政壓力,但在非OPEC+增產壓力以及OPEC+內部沙特、阿聯酋等國增產意愿強烈的背景下,也需要增產以避免市場份額進一步流失。
“俄羅斯方面的聲明進一步明確了OPEC+增產的決心,有可能在9月就完成220萬桶/日的增產目標。”何顥昀表示。
展望后市,趙若晨表示,在地緣沖突逐漸平息后,市場再次把目光轉向了基本面。最新數據顯示,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以及哈薩克斯坦都加速增產。目前來看,OPEC+全力增產的局面正在實現。在需求沒有顯著增長的情況下,隨著OPEC+加速增產,供應壓力會持續增加從而壓制油價。此外,若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不理想,需求擔憂會進一步利空油價。
“在6月下旬大幅回吐地緣風險溢價后,三季度油價仍有可能出現一輪反彈。其中,布倫特原油期貨和WTI原油期貨有機會突破80美元/桶,SC原油期貨有機會突破580元/桶。不過,在當前供增需弱的市場格局下,油價下行壓力較大。若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下降,四季度國際油價或跌破50美元/桶。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全球貿易摩擦、地緣局勢、OPEC+增產計劃變更等因素。”黃柳楠說。
何顥昀表示,近期高頻出行數據與裂解價差走勢偏強,美國煉廠原油加工量上升至近年同期高位,夏季出行旺季為海外需求帶來一定的支撐。但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放緩已成事實,需求旺季結束后油價面臨下行壓力。
“目前OPEC+堅決執行增產,有可能借助需求旺季完成220萬桶/日的增產目標,而部分原油新產能將于三季度開始投放,靜態視角下三季度與四季度原油市場均有可能大幅累庫。目前市場對地緣沖突交易已略有鈍化,在供應出現實際減量前難以給到過高的地緣風險溢價。”何顥昀表示,基于此,“需求疲軟+供應過剩”更有可能成為下半年原油市場的定價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