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趙夢橋
與押注極致賽道的基金經理不同,民生加銀基金基金經理尹濤在持倉分布上非常均衡,在經歷了多輪牛熊轉換后,他深刻認識到控制倉位以及布局低波動個股的深刻意義,“牛市打持久戰,平衡市和熊市打游擊戰”的戰術使得他在面對復雜行情時依舊游刃有余。
在個股選擇時,尹濤更為關注具備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的公司,而當投資環境更為復雜時,他也愈發意識到能夠“決定自己命運”公司的投資價值,因此在他的重倉股中,多家全球產業鏈龍頭公司已經被“長情”持有數年。
關注能決定自己命運的公司
從尹濤管理的基金重倉股分布觀察,其持倉覆蓋的行業較為多元——雖以制造、消費為核心配置方向,但醫藥、科技等領域亦有階段性布局。這一分散與聚焦并存的策略下,其選股邏輯是否存在共性特征?
“我喜歡那些能夠完全決定自己命運的公司,這樣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強,不靠別人賞飯吃,能靠自己爭取市場。” 尹濤在談及選股邏輯時,首先強調了企業“獨立性”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中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階段,中小企業已難有突圍機會,“勝者為王”的格局逐漸形成,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將持續領跑。
這一邏輯的典型代表是某新能源車企,尹濤從80元/股開始布局該公司,見證其從年產7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40萬輛)成長為年銷超500萬輛的行業巨頭。“該公司的積累足夠豐厚,技術和戰略都非常清晰。當其他傳統車企面對新能源浪潮還在猶豫時,它果斷宣布停產燃油車,這種轉型魄力是獨一份的。” 尹濤表示,即便面對歐洲反傾銷和關稅爭端等外部壓力,該公司在歐洲的銷量仍實現數倍增長,充分印證了其“自主可控”的競爭力。
另外,他尤其重視杜邦分析法中的利潤率和財務杠桿兩大指標:利潤率是行業護城河的直觀體現,高門檻企業往往對應高利潤率;而對于具備定價權的龍頭企業,適度高杠桿反而能提升ROE水平。他以蘋果為例指出,其80%以上的資產負債率與強大的償債能力、股東回報能力共存,證明優秀企業的杠桿運用可轉化為戰略優勢。
高股息標的是“壓艙石”
從工作履歷來看,尹濤曾在上海從容投資管理公司擔任投資經理、長城人壽資產管理中心任研究部總經理兼股票投資經理,2017年5月加入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專戶理財二部總監助理,現任權益投資部總監助理、權益資產條線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投資經理兼基金經理。
2022年開始,尹濤從專戶切換至公募賽道,“做公募也要像做專戶一樣注重風控,不能為了短期排名賭行情。”他坦言,長期收益的關鍵在于控制回撤,“牛市打持久戰,平衡市和熊市打游擊戰”是他總結的操作準則,這種靈活性體現在調倉節奏以及個股布局上。
在動態倉位管理方面,尹濤展現精準擇時能力:2023年市場底部區域,他前瞻布局高股息資產構筑安全邊際;2024年市場回暖后,則及時向成長賽道切換,通過“防御—進攻”資產輪動捕捉結構性機會。
尹濤表示,他最重要的經驗還是對于倉位的控制,尤其是在面對波動的市場,必須控制好自己的倉位水平。此外,他管理的多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的核心標的長期穩定,他表示,在需要的時候,會提高此類公司的配置比例,這些股票在市場下行期間具備極強的抗跌能力,而第八至第十位個股會因股價波動或基本面變化進行調整。
市場風險偏好正在抬升
對于下半年的市場行情,尹濤保有樂觀態度,他認為,盡管經濟基本面暫無強刺激,但市場風險偏好正在悄悄抬升:今年上半年,AI、機器人、新消費、創新藥等成長板塊已誕生一批收益超50%的賽道基金,其中創新藥板塊甚至尚未盈利,說明資金對成長股的認可度在提升。
“無風險收益率偏低,將推動資金向權益市場流動。” 尹濤表示,參考2015年牛市,行情啟動未必依賴經濟強復蘇,“關鍵在于市場信心和資金趨勢”。他認為,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尤其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估值修復空間顯著。
但在個股選擇上,尹濤透露在近期的調倉中,減少了對美出口敞口較大的標的。“如果關稅壓力加大,內需成為唯一發力點,啟動消費共識度極高,而且可能成為中長期的消費拐點。”而在傳統消費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尹濤選擇將目光投向新消費領域。
“以白酒為代表的傳統消費股趨勢下行,相關基金面臨贖回壓力,資金自然會流向類似于新消費行業這類兼具成長性和稀缺性的標的。”尹濤強調,投資要順應時代潮流,“無論是制造業升級還是消費迭代,最終勝出的一定是那些能引領趨勢、掌控全產業鏈的企業”。
“無創新,不成功”。尹濤認為,當前全球產業競爭已經發展到沒有創新就無法成功的時代,簡單地抄襲、拼成本、拼規模的時代已經過去。作為基金經理,需要挖掘具有真正創新力的成功公司,伴隨它們成長,并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