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2025年3月,機器人板塊熱度仍盛時,天弘基金的數字化投研平臺TIRD(Tianhong Intelligent Research and Decision)發出“賣出”警報。基于技術面、基本面、估值模型三重過熱信號,投委會迅速評估后清空相關持倉,成功規避后續大幅回調。這一操作,正是天弘基金副總經理聶挺進帶領權益投研與IT團隊耗時一年打造的TIRD平臺實戰應用的縮影。
聶挺進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個耗費一年時間打造的“智能駕駛艙”,正試圖顛覆基金公司高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個人能力的傳統模式,為行業提供一個“工業化轉型”的新樣本。
公募深陷“靠天吃飯”困境
聶挺進以文明進化作比描述行業發展脈絡:“公募基金發展二十余年仍處于‘農耕文明’階段,需精細管理、風險防控,但也面臨靠天吃飯難題。”作為19年從業者,他2006年入行,從基金經理逐步升至高管,多次統籌投研體系構建或改造,對公司管理與行業發展感觸深刻。
“公募基金行業存在一個死循環:靠天吃飯、集中押注、高位擴張、業績滑落、基民套牢。”聶挺進直言不諱,其背后是傳統的“農耕方式”下,基金公司投研通常面臨的五大痛點:
一是高度依賴投資經理個人能力,且個人能力參差不齊,能力圈各有差異;二是投研“兩張皮”,研究與投資脫節,基本面研究和交易、量化投資割裂,很難在投資組合上匯聚智慧;三是缺乏體系化、精細化的投研人員管理和賦能機制,持續傷害公司阿爾法創造能力;四是投研負責人缺乏管理能力、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抓手,投資無品控,且歸因滯后;五是投研人才考核激勵機制與機構化、平臺化的管理理念不匹配,且缺乏數字化的投研人才培養機制,長期陷入“選馬、賽馬、留馬”難題的循環往復。
“上面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投研決策平臺去改善甚至解決,公募基金行業亟待一場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的進化。”聶挺進表示,唯有通過流程化、平臺化、智能化的科學投研體系,才能實現業績“可追溯、可復制、可預期”的核心目標,以破解基金行業靠天吃飯的“魔咒”。
從“人治”到“數治”
聶挺進依托過往經驗與互聯網基因,大力推進TIRD平臺建設,目標是實現投研流程化、決策平臺化、關鍵節點智能化。
他表示,TIRD平臺旨在將投研各環節轉化為可追溯、復制、預期的過程,通過打通研究、投資、風控全鏈路,把主觀判斷轉化為量化數據節點:研究端要求研究員將個股分析標準化為勝率賠率定價模型,動態更新核心驅動指標(KDI);投資端按基金經理風格(成長/均衡/價值)匹配選股框架;風控端通過VaR值等指標及戰術紀律預警,如股票估值透支超閾值時觸發倉位調整提醒。
“過去研究員喜歡私下推薦股票,基金經理喜歡拍腦袋買股票,現在必須按流程走。研究員的股票推薦和定價必須圍繞公允價和上下行賠率展開,基金經理的交易行為需與研究員對個股的定價表和組合優化器聯動,所有決策全程留痕,否則系統會提示偏差。”聶挺進表示,“這就像給投研裝上了‘安全帶’,確保每一步都有據可查。”
這種“數治”模式,本質上是對“人治”的補充和糾偏。但聶挺進也強調,TIRD平臺并不追求機器完全取代人,而是通過數字化手段放大人的優勢,同時規避人性的弱點,是“專家智慧+機器智能”的雙輪驅動。
“機器能替代流程化工作,但商業模式洞見、產業趨勢判斷、公司治理評估——這些才是人類智慧的護城河。”聶挺進強調。他以“組合優化器”為例說明,該工具通過量化因子篩選股票,但最終決策仍由基金經理結合基本面判斷完成。比如,機器可能提示某只股票技術面超賣,但基金經理需評估其商業模式是否具備長期競爭力。
天弘基金投研數字化轉型在公司內部掀起變革,初期阻力不小。研究部總經理俞仁欽坦言,資深研究員擔心“獨門暗器”被曝光。但TIRD平臺以效率破局:KDI指數實時監控行業指標異動,AI輔助承擔大部分研究報告初稿,研究員無需手動盯盤。當“獨門暗器”轉為“效率武器”,個人智慧聚為集體智慧,研究員得以快速成長。
從“工具”到“生態”
展望未來,聶挺進也透露了TIRD平臺下一步的迭代方向。“我們會在資產端從權益向固收領域逐漸拓展,比如轉債的定價模型已經接入平臺;今年年底大概率上線AI研究員智能體,在考核標準完全一致的情況下與基金經理進行協作;未來我們還會嘗試向財富端延伸,將投研能力轉化為客戶可感知的配置建議。”聶挺進說。
在聶挺進的設想里,TIRD平臺將會成為“投研交銷顧”一體化的完整生態。“TIRD平臺的核心理念是‘全面’,一方面,平臺要對基金經理、研究員所有的投研場景、投研數據、投研知識進行全面的覆蓋、整理、傳輸;另一方面,平臺未來也會從權益資產,逐漸擴展到全面的資產、全面的策略,甚至全天候的服務。”聶挺進表示,“當前,TIRD平臺已經實現了研究管理、投資決策、風險控制的全閉環覆蓋。”
這與今年《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引導基金公司持續強化人力、系統等資源投入,加快‘平臺式、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鼓勵基金公司加大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應用”等理念不謀而合。
聶挺進將TIRD平臺比作天弘投研的壓艙石,他說:“天弘基金不追求明星基金經理帶來流量的模式,而是要通過TIRD平臺,實現證監會倡導的平臺化、策略化、一體化管理,培養出更多能夠掌握現代科技的‘工匠型’基金經理。”
當傳統基金業仍然困在“規模—業績—體驗”的不可能三角中時,天弘基金正在嘗試為行業提供一個破題的新思路——用流程對抗隨機性、用平臺沉淀知識資產、用智能升級生產力。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抓手,就是TIRD平臺,它不僅是工具,更是投研流程再造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