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5日,2025第九屆集微半導體大會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舉行。
在7月5日的主論壇上,開展了一場以“半導體行業并購整合”為主題的圓桌對話。從行業情況來看,隨著去年以來新“國九條”“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等政策的相繼發布,A股公司并購半導體資產的案例此起彼伏,同時并購終止的案例亦不在少數。
業內認為,整體而言,中國半導體產業還未迎來大規模的并購整合潮,這其中有哪些原因?以及當下中國半導體市場并購有哪些難點和注意事項?
對此,晶豐明源董事長胡黎強、小米產投管理合伙人孫昌旭、概倫電子總裁楊廉峰、海望資本首席執行官邢瀟等多位業內人士就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并購整合、重組等問題分享了觀點。
并購并非一蹴而就 估值體系成挑戰
胡黎強帶領晶豐明源在上市前后都推動了并購,他將并購比喻為“迷人的陷阱”,認為企業渴望通過并購快速整合資源、提升競爭力。
他認為,晶豐明源的并購重點在于人才。例如,一次并購后,被并購團隊研發出全球領先的手機充電技術,成功進入三星的旗艦機供應鏈。另一次收購的團隊中,創始人曾將一項器件以高價賣給德州儀器,晶豐明源通過收購其團隊,獲得了高速云計算相關技術,進入英偉達、AMD等公司的供應鏈。
胡黎強還舉例,晶豐明源收購凌鷗創芯是一次被迫的選擇。因為凌鷗創芯在缺貨時面臨被砍掉的風險,而其被裁撤將影響晶豐明源的部分業務。收購過程中,晶豐明源通過調整股東結構和團隊,最終在2024年成功完成收購,凌鷗創芯的營收和利潤大幅提升。
近階段公司推進收購四川易沖科技則是基于進入手機和汽車市場的需求。胡黎強認為,盡管易沖科技估值較高,但符合公司戰略部署。收購過程中,市場環境和政策變化為并購創造了條件,但并購過程中也出現了團隊沖突等問題。
“并購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戰略和執行上精心安排。”胡黎強說。
小米產投管理合伙人孫昌旭對此感同身受。她在現場談到:“我們去年開始就投身到半導體并購整合的潮流當中,過去一年以來,我們圍繞并購整合至少對接了幾十個項目,結果是一腔熱血變成了一場冷水。”
在孫昌旭看來,達成并購整合并不容易,首先是并購的過程中,雙方要清楚并購的目的是什么,并購方要有魄力去做各種努力,為公司的產品技術發展補足短板,被并購方如果只是要回購股權而去做并購,把回購壓力扔給上市公司,基本就很難達成一致目的。
她總結的數據顯示:小米產投推動并購整合做了一年多,對接了幾十個并購標的,目前成功的只有幾個項目,成功率約5%-10%。這其中,最大的挑戰在于估值體系,因為過去幾年一級市場的芯片和材料相關標的估值是非常的高,跟二級市場是嚴重倒掛,不少模擬芯片標的一二級估值甚至倒掛了幾倍。
初心至關重要
在概倫電子楊廉峰看來,并購不僅是企業自身做大做強的手段,更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從美國20年前的并購熱潮到如今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企業通過并購解決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可以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和競爭力。
目前,中國半導體行業正處于國產替代的關鍵時期,行業邏輯在并購整合中起主導作用。楊廉峰表示,盡管國產替代已經取得一定進展,但尚未解決整個行業的問題。企業需要通過并購整合來推動產業生態的完善,共同推動迭代發展,這不僅是簡單的替代,更是行業需求驅動的結果。
楊廉峰認為,在并購過程中,價值評判至關重要。企業的價值不僅需要通過客戶的認可來證明,還需要與資本邏輯相匹配。無論是IPO還是二級市場并購,都需要真實、準確地評估出企業的價值,并得到市場的認可。監管機構對資本估值的包容性也是為了更好地平衡行業需求和資本市場的期望。
他還指出,并購過程中,創業團隊和公司的初心至關重要。如果創業團隊的初心與行業邏輯不一致,即使勉強完成并購,后續也可能會面臨諸多問題;企業并購需要確保自身價值與行業邏輯和資本邏輯相協同,才能在并購后實現長遠發展。
作為一家專注于通訊類芯片設計的公司,創耀科技擁有豐富的并購標的資源,并已成立對外投資基金。創耀科技董事長譚耀龍表示,盡管已接觸約15家潛在標的,但真正進入談判階段的僅五六家,且最終均未落地。
“這一現象的核心矛盾在于市場定價波動導致的買賣雙方預期失衡。”譚耀龍稱,2019年之前,行業并購以市場定價為主導,企業可通過內生增長逐步提升價值;但2019年后,半導體行業越發受到資本青睞,不僅并購估值水漲船高,人員薪酬亦快速攀升,行業成本結構徹底進入“資本定價”階段。這一階段持續3-4年,如今風向再度轉變——資本退潮,市場定價回歸。
展望未來,譚耀龍呼吁行業以更平衡的心態應對周期波動,包括理性看待資產減值和個體化篩選標的。同時,他強調需通過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活躍和行業自發性整合,逐步消化此前的估值“泡沫”。“只有填補資本狂熱留下的‘坑’,行業才能回歸健康發展的軌道。”
并購整合是產業發展必然趨勢
“并購整合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海望資本首席執行官邢瀟認為,盡管并購過程中存在諸多挑戰,如買賣雙方估值難以達成一致、國資對減值較為保守等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并購是集成電路產業實現技術突破、整合資源、提升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尤其是在外部環境日益嚴峻、技術封鎖加劇的背景下,并購能夠快速獲取先進技術,推動產業升級。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上下游供應鏈圖譜已經較為完整,但各細分賽道的實力并不強,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邢瀟指出,部分行業如半導體材料和零部件的天花板較低,必須通過整合重組來提升競爭力。政府背景的資金參與并購,也是為了推動產業整合,提升我國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地位。
邢瀟還建議,創始人和投資人需要在估值問題上做出一定讓步,國資也應在減值問題上更加靈活,以促進并購的順利落地。
她還強調,并購不僅僅是資本層面的操作,更是產業融合的挑戰。買賣雙方的博弈使得并購的難度依然很大,需要解決的不僅是價格問題,還包括技術整合、管理融合等多方面的挑戰。并購的成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動產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