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下稱“綠金委”)2025年年會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交流會上展望下一年度綠金委工作時表示,綠金委將繼續開展政策研究,推動轉型金融框架的落地,提升金融機構產品創新能力,支持可持續信息披露能力建設,加強國際合作,進一步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工作,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綠色金融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及金融業創新發展的主流業務。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為40.61萬億元,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市場規模均居全球首位。
“我國綠色金融已經取得長足進展,完善和提升綠色金融的下一個突破口就是要發展轉型金融。”馬駿指出,綠金委將繼續支持轉型金融標準的編制和落地。目前定義下的綠色金融無法全面支持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需要構建轉型金融框架來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支持低碳轉型。為了盡快在全國范圍內落地轉型金融框架,綠金委將積極配合人民銀行的相關工作,支持首批轉型金融標準試用落地,并同步支持第二批轉型金融標準的編制工作。
2024年12月,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試行)》,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版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標準,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稱其“拉開了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的序幕”。隨后在2025年1月,國內三大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指南》。
馬駿透露,綠金委將支持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展碳核算和可持續信息披露。目前綠金委專家正在協助人民銀行修訂《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以更好地銜接ISSB標準,引導金融機構深化與碳中和相關的可持續信息披露。綠金委還將積極支持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和轉型企業的能力建設,協助其提升披露水平。
按照《巴黎協定》要求,各個國家每五年應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近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透露,中國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新的NDC目標,主要是2035年的氣候目標。
馬駿進一步指出,中國將在今年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前發布中國的2035年NDC目標,意味著各地區、各機構、各企業需要按照NDC目標要求規劃各自的碳減排短、中、長期目標,以及落實目標的具體舉措。因此,金融機構也需要編制和落實自身運營和投融資碳排放的轉型規劃。
“綠金委將支持金融機構編制轉型規劃。”馬駿表示,對金融機構而言,編制轉型規劃是響應雙碳目標、落實NDC目標、開拓轉型金融業務、提升氣候風險管理能力的核心舉措。目前,我國部分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探索銀行轉型規劃的編制,其中湖州銀行是第一個初步轉型規劃的銀行。
自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綠色金融工作小組以來,中國綠色金融改革發展已經來到第10年。時任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的趙英民在今年1月由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聯合召開的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推進會上指出,生態環境部門要主動與金融部門一道,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支撐美麗中國建設。
馬駿表示,綠金委將進一步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進一步支持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模式,通過使用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碳金融產品、綠色供應鏈產品、混合融資等工具,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高碳行業轉型等重點領域。
據馬駿介紹,綠金委在下一年還將支持碳金融市場擴容、促進互聯互通,提升國際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的兼容性和一致性,繼續開展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研究,擴大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的影響力等。“展望未來,我們將在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等領域取得更多務實成果,繼續為國家綠色低碳轉型創造新的動力。”馬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