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香港競逐全球虛擬資產中心
8月1日,中國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正式生效。隨著這個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的全面監管框架正式落地,虛擬貨幣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投資者應該如何挖掘其中的投資機會?又如何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挑戰?
穩定幣的熱潮仍在持續。
7月2日,香港財經事務與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穩定幣條例》將于今年8月1日生效,屆時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將開始接受牌照申請。目前,金管局正就落實條例的具體指引進行市場咨詢,爭取盡快訂立指引。
此前,一張牌照已引爆香港資本市場。國泰君安國際(01788.HK)成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虛擬資產相關交易服務的香港中資券商。消息一出,直接引爆國泰君安國際股價,創下近10年來新高。
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市場風起云涌,不過普通投資者更關注的是,在新的政策到來之際,虛擬資產交易蘊含著何種機會?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掘金”?
合規炒幣渠道更便利
什么是虛擬資產?
虛擬資產指以數碼形式來表達價值的資產,其形式可以是數碼代幣(如功能型代幣、穩定幣,或以證券或資產作為支持的代幣)、任何其他虛擬商品、加密資產或其他本質相同的資產。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虛擬資產一般建基于區塊鏈技術作交易記賬及核實交易,知名例子有加密貨幣中的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
根據香港證監會(SFC)規定,投資者只能在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上買賣虛擬資產。
截至6月30日,香港有11家持牌的合規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包括OSL和HashKey等知名機構。
上述交易所支持法幣(港幣/美元)直接充值,投資者可在交易所直接開戶,進行比特幣和以太幣等主流虛擬貨幣的交易。
其中,HashKey Exchange是香港最大的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截至2025年6月9日,在CoinGecko全球交易所排名中位列第17。
早在2023年8月,HashKey Exchange就已宣布,成為香港首家面對零售投資者(散戶)開放的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首批上架比特幣和以太幣,標志虛擬貨幣零售市場的合規化開啟。
此外,目前香港還有42家機構升級了1號牌(證券交易),可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包括39家券商、1家銀行、1家資管、1家互聯網公司。
除了在虛擬資產交易所直接開戶外,投資者還通過上述機構開設綜合賬戶(Omnibus Account),間接接入持牌交易所系統。
HashKey Exchange銷售總監朱振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其他機構,例如券商主要負責搭建面向投資者的前端平臺,比如交易界面、賬戶系統和交易指令的入口。具體來說,券商在持牌交易所內設立綜合賬戶(Omnibus Account),通過接入交易系統,為客戶提供比特幣、穩定幣等主流合規幣種的交易服務。”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隨著越來越多券商機構逐步入局,合規炒幣有了更安全透明的買賣渠道。
記者了解到,投資者開通普通證券賬戶后,即可申請開通虛擬資產(VA)交易賬戶,可買賣香港持牌交易所的虛擬資產,涵蓋相關現貨、中國香港及美國現貨/期貨ETFs及私募基金等。這樣投資者就無需再單獨注冊交易所賬戶,在證券APP里就能操作,給虛擬貨幣交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這也是此次國泰君安國際成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虛擬資產相關交易服務的香港中資券商,引發市場如此大關注的原因。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君弘全球通APP”查詢發現,目前該平臺暫未上線加密貨幣、穩定幣等虛擬資產交易。
“公司目前只是獲得相關牌照,具體可交易的明細要在8月份后,等官方通知。”君弘全球通APP客服答復稱。
朱振宇透露,目前HashKey合作的多家頭部中資券商,已完成牌照升級、系統對接和協議簽署,即將正式上線虛擬資產服務。
事實上,除了中資券商外,香港本土機構早已向散戶開放虛擬資產交易,領先一年多時間。
如龍頭勝利證券,正是香港虛擬資產券商的第一梯隊。
其在2023年11月24日,就成為了首家獲批開展零售加密交易的券商;2024年4月,推出全港首個股幣交易應用程式——VictoryX勝利通,可供一APP同時配置股票及加密貨幣,是香港首家及唯一可以“幣進幣出”的券商,客戶無需再開立交易所賬戶即可存幣取幣。
該公司官網披露,根據香港最大交易量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的數據,從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勝利證券加密貨幣交易額突破100億港元,穩居香港虛擬資產券商排名之首。
此外,富途證券與HashKey Exchange合作,盈透證券和OSL集團合作,也已分別于2024年8月、2023年2月開始支持加密幣交易。
據記者獲悉,國泰君安國際合作的交易所為HashKey Exchange。
多元的虛擬貨幣產品
隨著虛擬貨幣的發展,香港資本市場上可供交易的虛擬貨幣金融產品越來越多元化。
第一種是直接交易數字貨幣。例如主流的比特幣、以太幣和穩定幣。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虛擬投資交易所直接開戶交易,或通過券商等機構開戶間接接入交易所系統交易。
第二種是虛擬貨幣的衍生品,包括現貨ETF和期貨ETF。
2024年4月,亞洲市場首批比特幣現貨ETF和以太幣現貨ETF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分別由華夏香港、嘉實國際和博時國際發行。
現貨比特幣和現貨以太幣ETF是一種開放式基金,其本質就是跟蹤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價格。投資者可通過買入相關ETF,投資比特幣和以太幣。由于ETF入手門檻較低,彼時發行時一手入場費約800港元,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入門門檻。而且投資程序也較簡便,投資者可通過在相關券商機構開立的虛擬資產交易賬戶中,直接買賣。
除了現貨ETF外,香港市場還有比特幣、以太幣期貨ETF,其是通過投資芝商所的比特幣期貨或以太幣期貨,來捕捉虛擬資產價格變動,發行商包括南方東英和三星證券。
不過,目前香港虛擬資產相關產品類別仍舊較少。
截至目前,港交所上市交易了6只現貨ETF以及3只期貨ETF。截至5月下旬,現貨ETF資產管理總規模超38億港元。
第三種是虛擬貨幣投資組合產品。多家持牌資管機構已具備管理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的資質,專業投資者可選擇機構的虛擬貨幣投資組合產品進行投資。
根據香港證監會披露,截至6月30日,41家資管機構獲批升級了9號牌,允許管理投資超過10%于虛擬資產的投資組合,包括勝利證券、華夏香港、博時國際等。
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國境內居民無法通過上述路徑參與虛擬資產交易。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香港證監會已按內地監管要求,明確禁止持牌金融機構向中國境內居民提供任何虛擬資產相關交易服務,包括現貨ETF、期貨ETF等二級市場產品。
與此同時,包括國泰君安國際在內多家香港持牌券商在合規層面規定,持有中國境內居民身份的個人投資者,無論是既有賬戶還是新開戶,均無法參與虛擬資產交易服務。
中信證券研報也指出,盡管香港牌照為機構提供合規入口,但加密市場的高波動性、技術安全及跨境監管差異仍需警惕。內地對加密貨幣交易的禁令未松動,業務拓展需嚴格區隔境內外市場。
穩定幣引爆虛擬貨幣市場
隨著虛擬貨幣市場催化消息不斷,相關金融產品越來越豐富,市場火爆行情更是頻頻出現,投資者如何挖掘其中的投資機會?
目前虛擬貨幣的“大佬”還是比特幣。5月22日,“瘋狂”的比特幣再度暴漲,比特幣漲破11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2.1萬億美元,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市值第五大資產,位列黃金、微軟、英偉達和蘋果之后。
在比特幣沖破11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背后,全球穩定幣立法加速推進無疑是關鍵導火索。
穩定幣是一種錨定真實資產的數字貨幣,其價值通常與某種法定貨幣、商品或其他資產掛鉤。
目前,美國、中國香港均在穩定幣立法上搶占先機。
2025年5月21日,中國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2025年5月30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憲報刊登《穩定幣條例》,這意味著《穩定幣條例》正式成為法例。《穩定幣條例》將于8月1日正式生效,標志著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的系統性監管框架正式落地。
美東時間6月17日,美國參議院正式通過《GENIUS法案》,為錨定美元的加密貨幣穩定幣建立首個聯邦監管框架。該法案有望在2025年8月國會休會前正式落地。
截至2025年5月底,全球穩定幣發行規模已超2350億美元,僅用5年時間便趕超了Visa 40年的交易量。2014年末推出的泰達幣USDT是首個主流穩定幣,錨定美元,最新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接近三分之二。
而手握USDT的Tether已躋身全球最賺錢企業行列。2024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去年凈利潤超130億美元,一舉超過花旗集團;與此同時,美國穩定幣巨頭Circle上月在美股上市后,市值暴漲近5倍,被譽為“穩定幣第一股”。
市場普遍認為,穩定幣有望重塑全球支付格局,催生出巨大的市場機遇。
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投資不同,穩定幣的價格較為穩定。因此其投資策略并非憑借價格劇烈波動“高拋低吸”來獲取收益。
有幣圈投資者告訴記者,在境外,不少投資者選擇持有目前的主流穩定幣例如USDT,將其存入去中心化的借貸平臺等,獲取收益。另外,還有一種投資策略是進行穩定幣套利,主要通過利用不同協議或市場間的價格差異來獲取收益。
不過,目前港幣穩定幣尚未推出。
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徐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穩定幣是遠期激活生態的核心。“目前在香港市場,前期一些傳統產品在監管范圍內是允許嘗試的,比如去年博時、華夏、嘉實推出的現貨ETF。隨著重要機構逐步入局,我們對市場量能提升持樂觀態度。”
合規和發行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香港正積極打造“國際虛擬資產樞紐”,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與落地,將為加密貨幣行業的規范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025年2月,香港證監會發布虛擬資產市場監管“A-S-P-I-Re”路線圖,將虛擬資產市場的發展分為A(準入)、S(保障)、P(產品)、I(基礎設施)和Re(關系)五大維度,以及12項具體措施,為香港虛擬資產生態系統指明發展方向,明確虛擬資產準入、產品創新及基礎設施建設的路徑,并推動代幣化證券和合規DeFi發展。
6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表《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下稱《政策宣言2.0》)進一步明確了監管框架,重申打造全球數字資產創新中心的目標,預計未來香港加密貨幣及虛擬資產交易生態將進一步完善。
《政策宣言2.0》建議,香港證監會為數字資產交易服務提供者的主要監管機構,負責發牌及注冊事宜,制定標準、優化監管流程,并減低不同數字資產監管框架下的潛在監管套利(Regulatory Arbitrage);香港金融管理局則將作為銀行的前線監管機構,監督其數字資產交易活動。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下,香港數字資產市場正駛入發展快車道。
根據中研普華的《香港數字資產產業“十五五”全景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研究報告》,2024年香港數字資產及相關業務規模已達1120億港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1500億港元,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35%以上。
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截至2025年6月27日,全球加密貨幣現貨市場總市值達3.26萬億美元。相較之下,香港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不過在虛擬貨幣高歌猛進的同時,仍面臨不少挑戰。其中之一是來自監管政策的差異和不確定性。
例如美國要求穩定幣發行方持有足額美債并禁止算法型穩定幣。香港則是首個全面監管法幣穩定幣的地區,要求現金儲備占比≥80%。
而隨著虛擬貨幣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全球監管有趨嚴的趨勢,這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風險。
上述投資者表示,雖然價格波動不大,但穩定幣的投資也存在風險,主要是來自發行商的風險,因此投資時盡量選擇受監管的合規發行商。
事實上,USDT曾因歷史上信息披露不充分遭受質疑。而以Binance和Paxos合作發行的BUSD為例,2023年初監管機構就以存在合規問題為由,勒令Paxos停止發行BUSD,使用戶信心遭重創,目前BUSD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因此,在虛擬貨幣的火爆行情面前,投資者或更應該冷靜地思考,才能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