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制造業加速向科技化轉型的浪潮中,耐火材料龍頭企業北京利爾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戰略變革。80后北京利爾董事長趙偉接棒一年來,以“耐火材料主業筑基+新興科技雙輪驅動”的戰略重構,推動這家行業領軍企業向AI芯片、硅碳負極等前沿領域縱深拓展。近日,趙偉就戰略轉型、技術布局及產業化突圍等核心議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揭示這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向“耐火材料+新興科技”雙主業轉型的深層邏輯。
戰略迭代:
從單一主業到雙軌并行
“轉型不是對過去的否定,而是對未來的應答。”談及投資上海曦望與聯創鋰能的決策,趙偉開門見山地道出戰略內核。在他看來,父輩們奠定的耐火材料產業根基仍是公司發展的“壓艙石”,但面對鋼鐵行業周期性波動與全球科技變革的雙重挑戰,必須構建“傳統產業+新興科技”的復合增長體系。
這種戰略轉向與二代接班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趙偉坦言,上一代管理層以“聚焦耐火材料主業”實現了從行業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而他掌舵下的北京利爾需要更具前瞻性的產業布局。“當AI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當硅碳負極成為動力電池技術迭代的關鍵變量,我們必須跳出單一業務的舒適區。投資上海曦望和聯創鋰能,本質上是布局制造業智能化與新能源兩條黃金賽道。”趙偉坦言。
“耐火材料業務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穩健增長態勢,但AI芯片與硅碳負極的爆發潛力將重構公司盈利結構。”趙偉透露,上海曦望已進入商業化突破期,聯創鋰能則計劃今年內實現量產線投產,兩大新興業務有望在2026年形成規模收入。
前瞻布局:
探索AI專用模型應用
今年5月,北京利爾及董事長分別出資2億元、5000萬元,參股上海曦望。在國產AI芯片賽道百舸爭流的當下,北京利爾為何尤其青睞上海曦望?
對于記者拋出的提問,趙偉給出了三重考量:技術原創性、資源整合力與場景適配性。
“上海曦望通過自主設計的AI芯片實現了高效的推理和訓練能力。同時,結合先進制造工藝,實現了低能耗和高計算密度,在技術層面有著強勁的競爭力。”
“上海曦望有著強大的股東背景,在業內的資源整合優勢突出,背靠商湯科技的算法沃土,同時獲得三一集團、粵民投旗下基金加持,將為公司的產業協同提供資源整合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與通用大模型不同,工業領域對AI的需求更聚焦于生產流程優化、設備運行管理、質量檢測、安全監控等眾多細分場景,例如在耐火材料車間,AI專用模型應用通過分析窯爐溫度曲線實現能耗優化與故障預警;在設備管理方面,借助專用模型實施監控并動態調整運行情況,實時進行風險識別與故障預警,提升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在安全管理方面,監測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并行走在既定區域,工業操作流程是否合規,實時自動判斷并提示預警等。”趙偉透露,為此,北京利爾正計劃依托自身經驗與數據優勢,聯合商湯科技共同開發面向制造業工業細分場景的垂類專用模型。
“工業AI需要量體裁衣,專用模型的輕量化、定制化與實時響應能力,恰好匹配制造業對穩定性的需求。”趙偉強調。
材料革命:
硅碳負極的產業化探索
如果說AI芯片布局彰顯了北京利爾的科技野心,那么對聯創鋰能的投資則展現了其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產業洞察力。
2024年1月31日晚間,北京利爾公告,公司與趙繼增(時任董事長、實控人)分別以1.5億元、7500萬元對聯創鋰能實施增資,增資完成后,公司和趙繼增將分別持有聯創鋰能10%、5%的股權。
趙偉透露,公司的投資決策源于對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的深度研判。“在固態電池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石墨負極材料已成為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的瓶頸,業內普遍認為硅碳負極將成為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的關鍵材料,這是一個千億量級的藍海市場。”
記者了解到,面對硅碳負極制備工藝復雜、量產難度大等行業痛點,聯創鋰能已形成獨特的技術解決方案。“聯創鋰能堅持做從原料端、工藝端到設備端的垂直一體化研發,在碳骨架構建、預鋰化技術、硅碳復合碳包覆工藝、生產裝備等核心環節持續攻關并實現了突破,建立了自身的護城河”。趙偉透露,目前,聯創鋰能發展態勢非常好,預計量產產線將會在今年投產,其產品已經得到國內核心頭部電池廠商的認可,隨著明年硅碳負極材料的需求爆發,聯創鋰能的業績可期。“我們正在與聯創鋰能共同謀劃未來產能安排,計劃三年內將硅碳負極產能提升至5萬噸/年,公司也將根據聯創鋰能的發展狀況,在資金、資源等多方面給予支持。”
未來布局:
傳統產業的科技化再造
站在二代接班的歷史節點,趙偉的戰略版圖不止于AI芯片與新能源材料。在他勾勒的藍圖中,北京利爾正推進一場覆蓋全產業鏈的科技化再造。
趙偉介紹,在耐火材料主業,公司正實施“海外擴張+資源控制”雙戰略。一方面,公司將會持續深耕耐火材料主業,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海外業務,越南生產基地正在設計論證中,未來可能拓展至其他國家,以尋找與國際大型鋼鐵企業的合作機會,提升公司的國際影響力。同時,公司也關注到耐火材料產業上游資源的重要性,會在合適時機布局礦產資源,保障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和成本優勢,夯實耐火材料業務根基。
“傳統產業不是沒有創新空間,我們正在開發智能耐火材料,通過植入傳感器實現窯爐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趙偉稱。
這種“材料+智能”的升級思路,正是傳統制造業擁抱科技的典型路徑。在新興產業領域,趙偉透露,未來公司會持續關注AI芯片和硅碳負極材料行業的發展,尋求與更多優質企業或科研機構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特別是在固態電池相關產業鏈上,公司會探索更多的投資和合作機會,深化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布局,堅定不移地走好轉型之路,更好地謀劃公司的長遠發展。
趙偉說:“利爾的轉型不是簡單的業務疊加,而是要在耐火材料這個‘老樹干’上,嫁接AI芯片與新能源材料的‘新枝芽’,最終長成科技與制造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