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憲超
1978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遼寧省海城市西柳鎮從制售褲子起家,如今發展成國內最大的專業褲裝批發市場、東北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東北地區的第一個“全國百強鎮”,集中國棉服名鎮、中國褲業名鎮、國家特色小鎮等諸多稱號于一身。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前往西柳實地采訪時了解到,當地服裝產業已經實現了全產業鏈發展,年產褲子3.5億條、棉服2.2億件,2024年市場交易額達到900.6億元,同比增長12%。
現階段,西柳正在謀劃提升硬件設施,發力直播電商,力爭到“十五五”末期,交易額突破千億元大關。
特色服裝產業集群
6月25日,記者來到位于遼寧省南部的海城市西柳鎮,看到街路兩旁門市房上掛的牌匾,不少寫著“XX裁剪工作室”“XX熨燙繡花工作室”“XX線業商行”“XX縫紉設備商行”“XX布業”……
“這些門市房代表了西柳的產業特色。”有西柳當地人士向記者介紹,在西柳鎮,絕大多數人的職業都與服裝有關。小到紐扣、拉鏈,大到服裝面料、縫紉設備,在這里均可一站式購齊,一件服裝從打版到批量生產最快可以在兩天內完成。
在中國西柳商貿城B座2樓的龍戈爾褲業商行內,幾位來自西安的客戶正在詳細了解該商行自主設計、生產的最新款男褲。“我們有自己的工廠和設計團隊,目前產品主要面向國內市場,走的是中高端路線,年銷售男褲50萬條左右。”龍戈爾褲業商行負責人岳娟表示。
據了解,龍戈爾褲業商行的褲子款式都是原創,并且新款較多,但是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品牌缺少終端市場認知度。“實際上我們在行業內的名氣比較大,很多國內的大品牌主動上門尋求代工合作。”岳娟說,“為了補齊短板,我們已經開始籌劃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有計劃地進入國內大型商場,同時有步驟地開拓國外市場。”
與龍戈爾褲業商行主營男褲有所不同,海城市華誠制衣有限公司(簡稱“華誠制衣”)主要生產女褲。“我們這家企業已經成立21年,是從生產牛仔褲起家,其間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產品也在不斷變化和升級。”華誠制衣總經理金梁表示,公司年生產女褲60萬條左右,目前以自產自銷為主,同時也為一些國內大品牌做代工貼牌。
金梁說,總結這些年的經驗,市場并不缺褲子,缺少的是款式時尚新穎、做工精良的好褲子。基于這樣的思路,華誠制衣的產品路線偏中高端,金梁認為,低端永遠沒有盡頭,最終大概率會把品牌做死。
歷經40余年的發展,西柳生產的商品已經不局限于褲子。目前,西柳已形成以褲裝、棉服、大碼女裝、時尚女裝為主打產品的特色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集群包括西柳服裝市場、西柳中國商貿城、國際物流園和電商產業園等10個單體市場和配套產業園區。攤位總數2.6萬個,從業人員6萬余人,最高日客流量達5萬余人,經營服裝、面料、輔料等40大類2萬余種商品,輻射周邊就業逾30萬人,年產褲子3.5億條、棉服2.2億件。
西柳服裝集團黨委副書記楊光介紹,西柳生產的商品已經覆蓋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24年12月末,西柳市場交易額900.6億元,同比增長12%;市場貨物吞吐量114.7萬噸,同比增長5%。
“未來,我們將持續著眼于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積極順應市場需求,持續拓展發展空間,擴大區域交流合作,推進集群向商品品牌化、商城智能化、業態多元化、貿易國際化提質升級。”楊光說。
直播電商快速發展
最近幾年,直播電商快速興起,由于西柳擁有完善的服裝供應鏈條,因此成為當地發展直播電商的重要優勢。
侯愛詩是西柳當地的一名電商主播,在抖音和拼多多上都有直播號,目前以銷售男裝為主。隨著直播業進入成熟期,最近幾年,侯愛詩又雇傭了幾位主播、招收了幾位徒弟。
6月26日9時40分,侯愛詩來到直播賣貨的場地,開始整理貨品。“目前是服裝銷售的淡季,夏裝到了清倉甩賣的末期。8月中旬將進入旺季,開始銷售秋裝,我們從8月初開始就要進行起號、測版、測數據,提前為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做準備。”侯愛詩告訴記者。
今年42歲的呂哲是遼寧省蓋州市人,2010年來到西柳從事服裝生意,在西柳商貿城擁有銷售服裝和針織品的商鋪。2021年開始,呂哲進入直播電商行業,目前在抖音、快手、拼多多等擁有多個賬號,直播售賣的商品涵蓋男裝、大碼女裝等。
“我們每天都進行直播銷售,好的時候每天會有幾百單,差的時候每天也有幾十單。我家現在是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從最近兩年的經營情況看,線上銷量明顯強于線下。”呂哲表示,一款商品如果成為爆款,很可能會令銷售該商品的直播電商在短時期內迅速賺到第一桶金,西柳最近幾年不時上演這樣的故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西柳鎮,像侯愛詩、呂哲這樣從事直播電商的主播已經超過萬人,其中不乏粉絲數量過百萬的大主播。西柳2024年電商交易額271億元,同比增長23%。
現階段,西柳正在加快發展直播電商。西柳電商產業園為電商產業培育人才,為西柳市場的商戶們,以及待業青年、應屆畢業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提供專業化電商培訓,把愿意從事電商行業的人培育成網紅。
“目前,我們已經累計進行線上線下300余場次的培訓,參訓人員達1.8萬人次。為了加大本地區后備電商從業人員的培育力量,園區內還成立了海業職業技術培訓學院,邀請專業講師開展各類培訓活動。”西柳電商產業園管委會主任王海峰說,園區針對不同銷售需求打造了56個直播間,為直播帶貨提供硬件支持。同時,還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深度合作,為電商網紅提供流量推送、數據分析、場控指導等技術支撐。目前,每天在園區直播的電商主播超過50人,日均成交量已經突破3萬單,交易額在300萬元以上。
遼寧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姜瑞春表示,西柳鎮擁有完整的服裝產業鏈,包括服裝加工、面料供應、輔料供應等,這使得電商銷售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高供應鏈效率,西柳具備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加工速度。
另外,直播電商令西柳市場從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轉變為線上銷售模式,使得銷售更加多元化和便捷。電商渠道的多元性和價格透明性,使得商戶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占據銷售主動,但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便利。同時,西柳鎮的生產成本和供應鏈優勢,使得其產品在電商平臺上保持了較高的性價比。例如,西柳鎮的棉服平均價格在120元左右,羽絨服的平均價格在180元至280元之間,很符合電商的低價策略。
“電商的發展已經對西柳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姜瑞春表示,電商的發展不僅改變了西柳市場的銷售模式,還優化了供應鏈,提升了成本與價格的競爭力,并促進了市場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為西柳鎮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方建言謀升級
經過40余年的發展,西柳鎮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遼寧超鵬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同飛認為,西柳服裝產業有著輝煌的歷史,目前已經進入到一個提質增效的關鍵期。西柳服裝城建于1994年,雖然在當時頗為先進,但是如今內部設施已經老化,同現代化商業綜合體相比明顯落后,亟待進行改造升級,以適應現代商貿業的發展需求。
“西柳從事服裝生產的企業眾多,但很大一部分還是以家庭作坊的方式運作,制衣設備相對落后,仿制化現象頗為嚴重,缺少自主設計能力。有關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制定發展規劃,投建數字化智能服裝工業園區,通過規范化運作,提升服裝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生產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王同飛表示。
姜瑞春認為,遼寧省、海城市應該支持建設西柳服裝市場數字化商業綜合體,并將此項目納入“十五五”規劃,徹底解決當前西柳市場基礎設施老化嚴重、經營環境較差、消防安全隱患待消除和市場停車難等諸多現實問題。
姜瑞春建議有關部門對西柳市場集群出臺體系完善的招商引資政策,通過“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供應鏈招商”等多種招商形式,精準招引一批規模大、有資質的全國名優紡織服裝產業上游的優質企業以及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關聯行業落戶。
他還建議,政府層面應該牽頭對接與服裝行業相關聯的遼寧省內高等院校,推進校企合作,組建設計師團隊,助力服裝企業提升自主研發設計能力等,提高西柳紡織服裝產品核心競爭力。另外,有關政府部門還可借助西柳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優勢,支持西柳發展跨境電商和網紅經濟;推動西柳市場集群電子商務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形成獨具西柳特色的全國知名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