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普通物流運費高兩到三倍,五斤荔枝運費輕輕松松過百元,通過冷鏈物流運輸的荔枝,你們舍得買嗎?
“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自古以來,荔枝運輸就不是一件容易事。荔枝屬于典型的“呼吸躍變型”水果,采摘后仍會持續進行高強度呼吸,消耗自身養分,導致果實迅速衰老,如果保鮮措施沒有到位,24小時之內“嬌嫩”的荔枝就會變得又黑又硬。
千年后,當現代冷鏈技術重構了荔枝的運輸版圖,動動手指下單就能在24小時之內吃到新鮮荔枝,但冷鏈運費價格卻遠高于普通物流,每年的荔枝季都有消費者在網絡上吐槽“運費太貴打消了想吃荔枝的心”。
把運費“打下來”,成為了荔農和消費者們的共同心愿,在此背景下,一場圍繞冷鏈物流的成本攻堅戰正悄然打響。
為什么荔枝運費這么貴?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首先了解荔枝運輸的具體環節。
從被摘下的剎那起,荔枝便開啟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在30分鐘內,它們需要在果園內的“移動式真空預冷艙”內完成降溫處理,在這個環節,荔枝的核心溫度會從30℃降至5℃;快遞包裝環節緊跟其后。“冰袋+保鮮袋+泡沫箱+紙箱”構成了四層嚴密防線,為荔枝穿上一件量身定制的“防護鎧甲”,既保溫又防磕碰;接著,“航空+高鐵+陸運”三管齊下,全程恒溫運荔枝,嶺南珍寶在24小時之內便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科技的保駕護航下,荔枝的新鮮度得以不斷提高,但成本也在層層加碼,與普通物流運費相比,通過冷鏈物流運輸的荔枝運費要高出2~3倍左右。運費成本問題如同一道待解的方程式,困擾著產業鏈上的每一個人。
以某知名物流公司運費單報價為例,若是想把五斤一箱的荔枝從廣東寄往吉林、黑龍江、新疆等祖國的北部地域,運費動輒就超過百元,再加上紙箱、保鮮袋等包材費,和另外收取的保鮮費,總運費則要去到120元以上,高昂的運費讓遠隔山海的消費者們“望荔枝而卻步”。
而對于中小規模的荔枝種植戶而言,因為發單量較小,運費折扣力度有限,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只能以更低的售價換取生存空間,也陷入利潤微薄的困境。
降本之戰在物流端率先破冰,物流巨頭們紛紛出招,加大補貼力度、壓縮運輸成本,從根源上緩解農戶運費負擔。比如順豐就表示將針對小戶散戶推出優惠舉措,農戶們最低可以享受官網價7折寄荔枝。
此外,“采銷游一體化”的新路徑也嶄露頭角。廣州市就推出了“增城荔枝專線”,游客乘免費大巴直達果園,29.9元門票實現現摘現吃。既享受田園樂趣,又巧妙避開運輸成本難題。
還有大型采購商選擇“直通產地”,縮短轉運鏈條,降低運輸成本。比如永輝超市就以產地直采的形式,精準對接廣東湛江當地的合作社與果農,構建最快24小時從田間到門店的高效流通鏈路,讓全國消費者第一時間品嘗到正宗的嶺南佳味。
從楊貴妃疾馳的驛馬到如今的全程冷鏈配送,荔枝運輸史本質上就是一部技術與成本的博弈史。隨著冷鏈技術創新與成本優化的持續推進,荔枝產業正逐步破解高成本的桎梏,廣東荔枝有望以更具競爭力的姿態走向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