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稅利好消息提振下,A股市場本周前三個交易日表現較為不錯,但整體呈現沖高受阻、板塊輪動的態勢。然而,在第四個交易日,市場有所回落,A股縮量下跌,其中TMT(科技、媒體和通信)板塊、軍工等科技股領跌。
受訪人士告訴記者,科技依然是市場主線,但市場或面臨一定的獲利了結壓力。外部沖擊風險或許已度過最悲觀時刻,但貿易政策反復帶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在公募新規的引導下,各大寬基指數和業績基準中的欠配行業(例如金融板塊)以及對應的權重股,有望迎來資金的回流。
A股縮量走低
5月15日,A股低開低走,午后跌幅擴大。滬指收跌0.68%報3380.82點,創業板指收跌1.92%報2043.25點。科創50收跌1.26%,滬深300、上證50、北證50均收跌。交易量能上,今日成交額下滑至1.19萬億元。
個股收跌居多,共計1407只個股收漲,漲停股76只;3856只個股收跌,跌停股11只。
板塊仍在輪動,今日收跌的板塊居多。相比之下,藍籌股繼續受到資金青睞。今日,美容護理板塊收漲3.68%,煤炭、公用事業、農林牧漁板塊也收紅。
但計算機、通信、電子板塊領跌,跌幅均超過2%,傳媒、國防軍工、電力設備、機械設備跌幅也靠前,昨日大漲的非銀金融今日回調1.78%。
長壽藥、化妝品概念表現不錯,但華為歐拉、虛擬機器人、信創等概念板塊跌幅靠前。
“外部沖擊風險或許已度過最悲觀的時刻,但貿易政策反復帶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4月的經濟數據可能已經反映關稅沖擊的第一波影響,而5至6月的情況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恒生前海興泰混合基金經理胡啟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從指數層面來看,滬指已經修復到關稅戰之前的水平,市場成交量在經歷連續萎縮后有所放大,資金做多情緒也有所回暖。但在經歷了半個月的修復行情之后,市場可能面臨一定的獲利了結壓力。
不過,整體而言,A股市場的信心仍在。高盛5月15日發布報告稱,將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12個月目標分別上調至84點和4600點,這意味著兩者分別有11%和17%的潛在上漲空間。高盛將在亞太區域配置中維持對中國股市的超配評級,繼續看好內需導向型板塊(超配消費、科技、服務業、銀行等)。
關注這些板塊
科技股一直是資金青睞的方向,但近期有所回落。
近五個交易日,計算機、電子、國防軍工板塊累計跌幅均約為3%,通信、機械設備板塊累計跌幅約為2%。與此同時,消費股、周期股輪動上漲,近五個交易日里,美容護理板塊累計漲幅近6%,銀行、非銀金融、交通運輸、煤炭等板塊均表現不錯。
“隨著外部環境逐漸趨于明朗化,高層在重要會議結束后加速財政、貨幣刺激政策的落地,為國內經濟基本面提供了有力支撐。A股市場已經相對修復到關稅戰前夕的水平,后續有望在震蕩中上行。”胡啟聰認為,2025年市場行情仍將以科技為主線。伴隨外部擾動的緩和,市場整體風險偏好有望上移,AI應用的加速落地將推動AI端側領域標的業績繼續上行。他建議持續關注科技、消費、高端制造、醫藥的產業趨勢機會。
“短期來看,關稅進一步惡化的風險較小,但考慮到中美關稅談判仍較為復雜,仍需警惕后續外需波動的不確定性。總體而言,后續市場下行風險不大,短期內或呈現震蕩態勢。”銀華基金表示,短期內順周期方向的邊際變化較少,下一輪交易機會或需等待年中政策預期的加碼。科技板塊的行情仍有演繹空間,而紅利資產在外部不確定性環境下仍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此外,受公募改革影響,金融板塊因潛在增配空間較大,也值得關注。
近日發布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明確提及,“對三年以上產品業績低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
國金證券研究所金融工程組向記者表示,未來一周,預期在《方案》的引導下,各大寬基指數和業績基準中的欠配行業(例如金融板塊),以及對應權的重股,有望迎來資金的回流。另外,隨著“6.18”的逐步臨近,我們也推薦加大對于內需消費板塊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