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見南
5月14日,A股大金融板塊集體發力,上證指數創4月8日反彈以來新高。截至收盤,申萬非銀金融指數大漲3.99%;申萬銀行指數上漲0.82%,報收4227.96點,創2021年2月以來新高,距離2007年的歷史高點也只差不到100點。
值得一提的是,5月14日盤中,農業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9只銀行股創出歷史新高,銀行板塊A股總市值首次站上10萬億元大關,達到100270.09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工商銀行A股總市值達到19492.96億元,距離2萬億元大關咫尺之遙。
多因素驅動上漲
近年來,銀行股持續上漲。2024年,銀行板塊指數大漲超34%,位居申萬一級行業漲幅榜首位;今年內又上漲超8%,年內漲幅位居申萬一級行業第五位。
銀行股價值重估的趨勢或將進一步深化。中國證監會于近日公開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文簡稱《行動方案》),推動公募基金改革。《行動方案》共提出25條舉措,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等行業機構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變。
低估值是銀行板塊的一大標簽。華福證券指出,在長周期考核的引導下,公募基金或更傾向于配置盈利穩定、估值處于合理區間的標的。從長周期看,銀行股的業績穩定、股價波動相對較小,當前A股上市銀行的市凈率(PB,算術平均)僅0.62倍,長周期考核機制下配置價值凸顯。
不僅是低估值,銀行未來業績也值得期待。開源證券表示,銀行板塊紅利穩固可持續,穩增長驅動順周期,看好銀行板塊長期資金增配價值以及穩增長政策發力下的估值修復。該機構預計,2025年銀行板塊業績表現基本穩定,營收和凈利潤增速穩步回升,主要原因包括:1.信貸節奏前瞻但結構優化,套利性質信貸水分減少;2.息差回落幅度優于預期;3.零售風險釋放接近尾聲;4.累計浮盈兌現、存量債券流轉等支撐非息收入。
機構配置比例較低
從機構的角度來看,銀行板塊雖然在A股的市值權重占比最高,但機構對銀行的配置比例仍處于相對低位。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銀行股市值為1.85萬億元,遠低于電子板塊,后者公募基金持股市值高達5.71萬億元。
以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來看,開源證券指出,銀行板塊在主動權益持倉中長期低配,2025年一季度末主動權益基金持倉銀行股占比3.75%,環比下降0.23個百分點。
開源證券還表示,截至2025年5月10日,普通權益基金中掛鉤基準為滬深300指數的有23.2%,中證800指數的有15.6%,中證500指數的有7.76%。對標這三種有代表性的業績比較基準,截至2025年一季度,銀行板塊分別低配9.92個百分點、低配7.01個百分點和超配1.69個百分點。
低估值高股息特征明顯
銀行板塊依然是A股市場上低估值高股息的典型代表。
據數據寶統計,當前銀行板塊滾動市盈率不足6.5倍,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最低,市盈率中位數不足6.2倍;滾動股息率高達6.4%,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二高。
具體到個股方面,貴陽銀行、華夏銀行、長沙銀行等滾動市盈率均低于5倍,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南京銀行等個股按照2024年全年派現計算,最新股息率均超5%。
從基本面來看,銀行板塊的資產質量也穩中向好。
中泰證券研報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全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為3.28萬億元,環比下降977億元,不良率1.50%,環比下降5bp,其中農商行下降了24bp,降幅相對較大,體現出農村金融風險化解取得了一定成效。
凈息差方面,2024年四季度末行業凈息差為1.52%,環比下降1bp。今年一季度是銀行貸款重定價的主要階段,中泰證券預計銀行息差仍將繼續下降,不過一季度以后,在前期多輪存款利率調降、手工補息整改以及同業存款利率調降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預計息差將逐步企穩。
資本充足率方面,隨著擴表的放緩和資本新規的支持,行業資本充足率保持繼續回升態勢。2024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12.57%、15.74%,環比分別提高了13bp、14bp、12bp。
(本版專題數據由證券時報中心數據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