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業務,新增海外訂單規模約3GW。2025年公司將堅持‘兩海’戰略縱深推進,以大海上戰略與全球化戰略為雙翼,以海外市場為新增長極,進一步強化能力中心建設,聚焦重點目標市場,著力構建國際化產業生態圈。”明陽智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傳衛在2024年度業績暨現金分紅說明會上表示。
2024年,明陽智能實現營業收入約271.5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46億元。其中,風機及相關配件銷售收入208.33億元,實現風機對外銷售10.82GW,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1.66%;實現新能源電站發電收入17.29億元,電站產品銷售收入27.92億元,同比增長34.21%。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04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02億元,其中風機制造板塊銷售收入約56.61億元,同比增長101.05%。
張傳衛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雙碳”目標引領下,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型能源體系正加速構建,2024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和招標規模均實現新突破。從已披露2024年度業績的同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數據看,行業整體營收增速邊際改善,經營狀況好轉。從招標規模來看,2024年全國風電招標規模迎來大幅增長,2024年整體招標規模相較2023年增長50%以上。2025年1—4月,行業招標規模相較去年同期保持增長,目前行業保持快速穩健發展。公司堅定看好行業發展前景。
有投資者問及公司對海上風電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張傳衛回答稱,在海上風電領域,大型化與規模化趨勢仍在持續,同時隨著近海風電資源開發趨近飽和,海上風電產業加速向深遠海領域進軍。據Principle Power統計,全球超過80%的海上風能資源潛力都蘊藏在水深超過40m的海域,而我國深遠海風能可開發量是近海的3—4倍。2024年12月23日,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于印發〈自然資源要素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目錄(2024年本)〉的通知》,正式明確新增海上風電項目應在離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為深遠海風電開發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支持。
“深遠海風電的開發離不開漂浮式技術的突破,明陽在漂浮式風電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相較于傳統的固定式風機組,漂浮式風電更適用于深海遠海海域,可大幅提升風能資源利用率。2024年,國內漂浮式風電項目加速落地,如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16.6MW‘明陽天成號’漂浮式風電平臺正式投運,其采用多項全球首創技術,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浮筒和智能感應系統,展現了我國在漂浮式風電領域的領先實力。在政策與技術的雙重驅動下,漂浮式風電正逐步邁向商業化。未來,隨著風機大型化、新材料應用及規模化建設,漂浮式風電的造價有望進一步降低,成為深遠海風電開發的核心解決方案。”張傳衛表示。
在此之前,明陽智能還提出了“風光儲氫”一體化布局。對此,董事會秘書王成奎介紹稱,在光伏領域,公司持續推進HJT光伏電池和組件業務、Topcon光伏組件業務和鈣鈦礦新型光伏電池研發項目并不斷取得產品進展和技術突破。在電力電子與儲能領域,公司重點布局風電電控、儲能系統、電力電子(柔性輸電及SVG、光伏逆變)三大核心業務,圍繞國家戰略方向有效整合公司資源打造新型能源系統。
在氫能領域,明陽智能立足高端PEM和海水制氫裝備的研發與制造,以市場化為導向,以公司內部綠氫示范項目為契機,向市場提供高端、高性價比和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MW純氫燃氣輪機“木星一號”點火成功,突破氫氣燃燒三大技術瓶頸,構建“電—氫—電”長時儲能新模式,單機組可解決100萬千瓦風光棄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