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許孝如
4月,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的影響,盡管A股不少個股明顯回撤,但私募機構的調研熱情依然不減,部分上市公司甚至獲得了機構的扎堆調研。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4月共有1189家私募證券管理人調研了639只個股,合計調研頻次達7647次,較3月增長117.68%。其中,電子和醫藥生物廣受青睞。
近日,多家百億私募還發布了最新月度觀點。有私募旗幟鮮明地指出,關稅沖擊最大的階段已經過去,當前中國股市處在質變的前夜。
私募調研頻次環比大增
4月是上市公司年報和一季報披露的最后期限,一批私募機構的密集調研也適時跟上。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當月共有1189家私募證券管理人參與了A股上市公司調研,覆蓋27個申萬一級行業中的639只個股,合計調研頻次達7647次,較3月的3513次環比大增117.68%。
從調研熱度來看,4月共有117只個股獲得私募機構的高度關注,調研頻次均超過20次。調研熱度前十的個股,則都獲得了不少于64次的調研。其中,立訊精密、瀾起科技、珀萊雅排名前三,分別獲得186次、109次、95次調研,成為機構眼中的“香餑餑”。
以立訊精密為例,機構調研的焦點在于該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凈利率提升的驅動因素,以及公司對Leoni的收購進度和關稅對公司實際經營的影響等。因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的沖擊,立訊精密股價一度連續遭遇重挫。
此外,水晶光電、安克創新和中科飛測等來自電子行業的個股也躋身調研排行榜前十,分別獲得機構調研88次、73次、65次;醫藥生物行業也頗受私募機構的青睞,華東醫藥、開立醫療雙雙入圍調研排行榜前十,機構調研次數分別為68次、64次。
電子和醫藥生物廣受青睞
行業調研熱度方面,分化特征較為明顯。
其中,電子行業以絕對優勢領跑,獲調研頻次高達1535次,覆蓋85只個股;醫藥生物行業緊隨其后,獲調研頻次共計1284次,獲調研的個股數則更多,達到93只。
從調研深度(單行業總頻次)和調研廣度(覆蓋個股數)兩個維度來看,電子和醫藥生物行業均以斷檔式優勢領先其他行業,展現私募機構更加垂青于這兩個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正圓投資、深圳尚誠資產是調研最勤奮的機構,4月調研次數均超過100次,分別為181次、157次;位居二者之后的途靈資產,調研次數也達到了72次。而調研活躍度前十的私募機構,調研頻次的均值在59次以上,盤京投資與和諧匯一資產作為其中僅有的兩家百億級私募,分別完成了64次、62次調研。
此外,高毅資產、敦和資管、慎知資產、星石投資、淡水泉、睿郡資產、合遠基金等百億級私募的調研次數也都超過了30次。
“中國股市處在質變前夜”
在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的沖擊下,A股市場波動加大,但不少私募機構依然堅定地看多中國資產。
仁橋資產夏俊杰指出,盡管關稅的最終走向尚不得而知,但對國內資本市場而言,沖擊最大的階段應該已經過去了,未來市場會逐漸“免疫”甚至有望迎來反轉。中國的股票市場正在經歷底層邏輯變遷的重要時刻,處在一輪質變的前夜。展望未來,三重邏輯都將發生改變。
“首先,關稅戰的結果會讓人感受到更真實的中國。幾個月后,一旦中國經濟扛住了關稅戰的影響,展示出強大的韌性和穩定性,隨之而來的必將是信心的回歸;其次,隨著無風險利率降至低位,股票市場的投資價值只會越發凸顯,最終也一定會反映到估值層面;最后,全球的長期資本需要優化配置,這個進程似乎剛剛開始。”夏俊杰說。
展望后市,康曼德資本認為中國經濟的韌性在關稅戰的相持過程中將繼續顯現,中國資產的吸引力也將不斷釋放——關稅戰可能階段性走向緩和,而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則在不斷取得突破,這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保持穩定和活力。
久興投資指出,在國家層面,關稅戰展現了我們堅定團結的一面——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加速推動科技破局、全力支持更好的內循環和新的外循環,這些都是肉眼可見的策略選擇。投射到A股市場,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市場流動性變化、風格調整等因素,可靈活調整投資組合,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