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上天泉”冠名播出的《Hi,老板》,最新一期約到了瑞德林董事長劉建。38歲那年,他的事業因為重病按下暫停鍵。病愈后,帶著對生命的全新敬畏,劉建選擇創業,用6年的時間,帶領瑞德林穿越死亡谷,讓公司成為合成生物領域的佼佼者。
點擊觀看視頻:瑞德林劉建:重病之后,開啟全新人生
以下是我們的對話,更多內容請關注“證券時報”官方視頻號、抖音號《Hi,老板》專輯。
凌晨5點鐘:屬于自己的思考時間
于德江:今天真的起好早,為什么要來這么早?
劉建:給自己獨立的思考空間。有的時候,會做做企業的復盤、自己人生經歷的一些復盤,也會去看一些書,每天早上的這兩個多小時。其實對我個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人生轉折:重病背后的思考
于德江:2002年在蘭大畢業之后,就來到了深圳,在一家藥企工作,一路也做到了高層,什么原因要毅然決然地去辭職創業?
劉建:其實我是喜歡挑戰的人,在上市公司,我也負責過一個公司,我們當初花十多個億,收了一家公司。我做總經理來做投后管理,它的企業在西北。相對來說,管理比較落后,把這樣的一個企業,融入到這種相對來說節奏比較快、管理要求比較高的一個體系,其實難度很大,所以那時候壓力也大、應酬也多,加上作息不規律、睡眠的時間不夠,所以后來到了2015年、2016年的時候就生病了,做了兩次大手術。
于德江:你那會是多大年紀?
劉建:38歲左右。
于德江:38歲的年齡突然因為重病,中斷了自己在事業上的這個進程,當時的焦慮,我覺得是可想而知的。
劉建:我天性比較樂觀,對生死看得比較開。
于德江:已經到生死這個維度了嗎?
劉建:當然,那叫惡性癌癥。
于德江:都已經下病危通知書了。
劉建:那好幾次了。我還好,家人比我焦慮。
黃明汝(劉建妻子):我記得好清楚,2016年6月6號。醫院給他發信息,懷疑頜下腺囊性癌,要我們立馬送到廣州中山醫院。當天就安排就會診,確定是!那兩天連水都喝不進去,他睡著我也不敢動,枕頭都哭濕了。第二個醫院又再確診以后,立馬回去拿行李,就又去廣州住院,去做手術。后來搞了8個小時才出來。那個時候真的只要他能夠活下來,哪怕以后不工作了、不賺錢了,只要我每天回來的時候。他能夠在陪小孩,我就行了。
于德江:平靜一下,我也有點受不了這個事情,還好都過來了。而且恢復得也比較好,現在也沒有什么影響。
劉建:其實我天性比較樂觀,對生死看得比較開。人生長與短,關鍵是你自己的感受。假設人生百年,什么樣的過法、活法,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可能普通人過了一輩子都沒有理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想做成什么樣子?自己這一生是否如自己所想,還是為別人而活?
所以我覺得特別感謝那半年時間,我把很多事情能夠想得很明白。
于德江:恢復之后,跟他生病之前的這種前后變化大嗎?
黃明汝:大。以前我和他在一起,他從來沒吃過醋。他生病了以后,他吃我的醋了。有一次早上突然驚醒來,他說他夢見我跟別的男人跑了,我就是感覺到他有醋意了,我說這樣挺好。
于德江:結婚20年,感情迸發出來的,也是非常地令人感動。后面他進入到這個創業初期,其實也是蠻艱難的,因為這個時期純投入。前期有一段時間,是全靠您這邊的工資性收入。您最初支持他創業嗎?
黃明汝:支持呀,只要他開心做啥,我就支持他。他的命都保住了,我對其他就看得很淡了。
創業征程:從困境到崛起的奮斗之路
劉建:READLINE是共生成長的意思,這是我們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叫成就客戶、共生成長、擁抱變化、長期奮斗。
于德江:我們公司現在有多少人?
劉建:現在有400多人。這是實驗室。主要是做一些生物實驗、做一些檢測。
于德江:向外界推薦的時候或者是介紹的時候,你會怎么給他介紹合成生物?
劉建:合成生物是我們人類獲取物質能量的第三代技術,模擬自然界生產我們要的產品的一個方式。它用細胞來培養、來生產。
于德江:這些東西是供應到哪里了?
劉建:像藥品、營養品、護膚品、醫美,還有寵物和動保領域。
于德江:2018年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還是比較艱難的。大家把所有的身家投進來,工資每個月只領3000塊的那種狀態,到底是怎么過來的?
劉建:創業早期,雖然可能公司很快斷糧了,大家掏自己的錢是有壓力,但是壓力是那一刻,你知道嗎?絕大多數環境,都是大家很happy地在創業。
于德江:我看您之前接受采訪提到了一個叫“死亡谷”的階段。
劉建:其實2018年、2019年我們都經歷過這種資金枯竭的情況。
于德江:幾位創始人,包括您自己往里面投了多少錢?
劉建:前前后后,我自己投了接近200萬吧。公司有錢了再還給我,免息借給公司。如果公司沒有了,那這個錢也就沒了。
于德江:當時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劉建:還好。其實聯合創始人團隊是大家一起,我一個人可能影響到了家庭,我們一起來面對,可能就對家庭的生活不會有影響。能夠在創業的前三年沒有“掛掉”,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實行的是符合創業公司的一種打法。在早期的那三年,我們的一二十號人,那就跟一家人一樣,只要是能捆住我們手腳的事情,我們都是要去掉的。
于德江:那個時候就很能打了。
劉建:對,除了規范的財務制度以外,剩下的都是靈活的,所以創業早期,其實是人生創業路上最快樂的時候。越往后,其實你負載的東西越多,涉及的面越廣、壓力就大,所以其實這么多元的東西,就像自由自在的一只小鳥,小的時候是飛不遠,你長大了,能飛得遠了,但是有了籠子,有了束縛。
于德江:現在其實劉總這邊的創業,基本上也在一個比較好的發展軌道上。那我們有沒有設想以后家庭、工作會有什么樣的一個圖景?
黃明汝:有想過,其實也就是希望他能干得開心。他說要干到80歲,我說你干到80歲,那我花錢花得好費力呀。基本上,我也不買名牌的東西。以后他真的哪天變得很有錢了,我說那我們就做點慈善,因為我們家鄉還很窮,他們的家鄉也還很窮,先從自己的家鄉,故鄉開始。
于德江:劉總呢,未來的暢想?
劉建:我當初給她說我要干到80歲,干五家上市公司,這才是第一家,所以后面還有很長的路。因為我是屬于一個事業型的,我喜歡做實驗、做企業,這個是我的一個樂趣。
對家庭來說,我一直理念就是,父母過自己的人生、我們過我們的人生、小孩會有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一般不會施加給父母有要求,也不會施加給兒女有要求,他們自己過好他們自己就好。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