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成
今年暑假期間,各地文旅消費持續火熱。很多熱門旅游目的地“一票難求”,這也讓眾多“黃牛”嗅到了商機。這些“黃牛”果真“神通廣大”嗎?普通游客“一票難求”的門票,他們是如何搶到手的?屢禁不絕的“黃牛”為何“黃”不了?原來“黃牛”背后已經形成了“倒票一條龍”。
從散兵游勇,到如今“倒票一條龍”,黃牛的話題盡管已經老掉牙,但還是不得不引起重視。而形成“倒票一條龍”之后,其危害更大,亟待全鏈條予以打擊治理。
剛剛過去的暑假,各大熱門景區訪客量持續高漲,一些不法分子趁虛而入,不僅加劇了門票預約難、搶票難,更是讓很多門票被炒成高價,“黃牛”之惡可見一斑。
然而,盡管“黃牛”看起來手眼通天,其行為更是具有極大的隱蔽性,但這并不意味著無法可治。據報道,今年8月22日,北京市公安局發布消息,針對“黃牛”非法搶占倒賣景點景區、重點高校預約名額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北京警方依托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成立工作專班,全鏈條開展偵查打擊“黃牛”,今年暑期以來共刑事拘留62人、行政拘留117人。
我們欣喜地看到,針對“黃牛”倒票行為,不少地方已開始優化預約流程。比如,國家博物館為有效應對“黃牛”倒票,通過調整預約規則、優化技術手段、采取法律手段、配合公安部門執法等,堅決打擊“黃牛”倒票行為,暑期以來已封禁42.5萬個風險賬戶,封禁高頻訪問IP165.7萬個,觀眾如今已經能夠較為順暢地進入預約界面,平日票從開放預約到名額搶空的時間,由原來的不足1分鐘恢復至約3分鐘。
再如,清華大學對原有的“搶號”機制進行了調整,將以前單純的“搶號制”改為“抽簽+搶號”。通過在預約系統上實施多項防范措施,對系統中記錄有異常訪問行為、達到一定次數的用戶及時進行封禁,目前“黃牛”搶票、倒票牟利的現象已基本得到控制。
所以,只要打擊治理形成“全鏈條”,“黃牛”再“牛”也是可以“降服”的。
當然,實施“全鏈條”,離不開游客和旅游從業者的高度配合。從游客方面說,要提前了解熱門景點門票的預約途徑、收費項目以及收費標準,選擇正規平臺預約或者購買門票,勿隨意泄露個人身份信息;在選擇研學游等旅游產品時要擦亮雙眼,切忌通過網絡購物平臺或者自媒體平臺等同“黃牛”交易,避免誤入陷阱遭受財產損失。
從旅游從業者方面說,要規范、合法、誠信經營,避免夸大或虛假宣傳等行為,切勿因貪圖蠅頭小利而觸碰法律紅線;在規劃旅游產品時,要從客觀實際出發,深入研究當地旅游市場現狀,切勿為了利益誘惑參與非法搶票,繼而成為“黃牛”的幫兇。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